[发明专利]应用于ECU的安全访问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0358.3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7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锐;翟刚;王旭红;鲁盼;蒋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1 | 分类号: | G06F8/61;G06F21/46;G06F21/60;G06F21/71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ecu 安全 访问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ECU的安全访问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通过客户机发送安全访问请求至待刷写电子控制单元ECU,并获取待刷写ECU的当前状态和当前场景;在当前状态为原始状态,并且当前场景为工厂场景时,客户机跳过安全访问,对待刷写ECU进行刷写操作;在当前状态为安全工作状态并且当前场景为售后场景时,客户机进行安全访问,并在通过安全访问后,对待刷写ECU进行刷写操作,能够在车辆处于工厂生产状态时,自动判断豁免ECU安全访问,有效提高了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在车辆销售后进行ECU刷写,自动判断车载ECU的合法性和可刷写性,同时适合于生产和售后对ECU安全访问的需求,兼容性强,实施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ECU的安全访问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汽车电子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汽车变得更加聪明和智能,作为汽车大脑的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其硬件平台和基础软件越来越模块化和通用化,应用软件则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差异化,为了提高应用软件的开发质量并缩短开发周期,应用软件的迭代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对ECU进行升级再刷写。
现有的ECU安全访问技术中,通过多次发送种子seed和获得密钥key进行多次验证和对比用来防止利用非法者创建模拟器模拟ECU,用访问实体或者诊断工具获取多组seed和key,从而破解ECU的密钥算法,不仅浪费了ECU和访问实体或者诊断工具的资源,而且浪费了刷写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还是依赖于算法和验证的方式,ECU的安全性也不好保证;而通过安全服务器在车辆下线之前存储每个ECU特有的识别值和对应的独特的安全密钥值的方式,安全服务器需要检索庞大的数据库,将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实时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ECU的安全访问方法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刷写ECU软件时进行安全访问效率低,ECU的安全性较差,容易被破解,实时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ECU的安全访问方法,所述应用于ECU的安全访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客户机发送安全访问请求至待刷写电子控制单元ECU,并获取待刷写ECU的当前状态和当前场景;
在所述当前状态为原始状态,并且所述当前场景为工厂场景时,所述客户机跳过安全访问,对所述待刷写ECU进行刷写操作;
在所述当前状态为安全工作状态,并且所述当前场景为售后场景时,所述客户机进行安全访问,并在通过安全访问后,对所述待刷写ECU进行刷写操作。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状态为安全工作状态,并且所述当前场景为售后场景时,所述客户机进行安全访问,并在通过安全访问后,对所述待刷写ECU进行刷写操作,包括:
在所述当前状态为安全工作状态,并且所述当前场景为售后场景时,所述待刷写ECU发送所述安全访问请求对应的密钥种子至所述客户机;
所述客户机根据所述密钥种子进行安全访问,并在通过安全访问后,对所述待刷写ECU进行刷写操作。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当前状态为安全工作状态,并且所述当前场景为售后场景时,所述待刷写ECU发送所述安全访问请求对应的密钥种子至所述客户机,包括:
在所述当前状态为安全工作状态,并且所述当前场景为售后场景时,所述待刷写ECU获取所述安全访问请求对应的初始安全种子矩阵;
所述待刷写ECU根据预设提取算法从所述初始安全种子矩阵中获得初始安全种子;
所述待刷写ECU获取所述待刷写ECU的当前零件号和当前安全访问等级,并根据所述初始安全种子、所述当前零件号和所述当前安全访问等级生成安全种子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0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