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柜框架及机柜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9971.8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3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周;王松;万钧;俞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18 | 分类号: | H05K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旺贵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柜 框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柜框架及机柜。该机柜框架包括前框和后框,以及连接所述前框和后框的连接梁,所述前框和后框由机柜框架梁和框架梁三通连接件组装而成,其中,所述机柜框架梁是由U型槽、半封闭腔体和第一内侧安装壁相连接组成的封闭型材。在本发明中,由于以机柜框架梁与框架梁三通连接件为基础构成机柜框架,进而构成机柜,且因机柜框架梁和机柜框架的尺寸可变,使得该机柜尺寸可调节,并且该框架梁三通连接件上集成多个安装孔,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机柜设计和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柜框架及机柜。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设备的集成度、装机容量等需求也越来越高,对通讯设备的载体-机柜的布线和操作空间要求也随之提高,针对机柜而言,大多是由机柜框架、门、侧门、盖板、底板等组成,机柜框架通常由机柜框架梁、连接件等通过焊接、螺装等方式组装而成。目前,用于机柜框架梁的型材截面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用较厚的钣金折弯或辊压成截面开放的形式,另一种是用稍薄的钣金折弯或辊压成截面封闭的形式。近些年,随着钣金加工工艺的创新发展,封闭截面的型材因其刚性好、强度高、重量轻等优势,逐步发展成为机柜框架梁的主流截面结构形式。但封闭截面的型材还存在一些问题,封闭截面的型材占用空间大,影响机柜内部布线、安装空间。
当前,机柜在安装固定时,需要进行吊装、调平、接地、安装地脚;多机柜并排布置时,需要并柜连接。然而当前机柜的安装孔、调平孔、接地孔、并柜孔、门铰链孔、门锁定孔、地脚安装孔、吊环孔等基本都预留在框架梁上,布置分散,设计复杂,影响机柜整体结构布局。
上述因素都会导致机柜设计效率和生产效率比较低,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机柜技术已然不能够满足当前通讯发展对其所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框架及机柜,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机柜设计效率和生产效率比较低,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柜框架,包括前框和后框,以及连接所述前框和后框的连接梁,所述前框和后框由机柜框架梁和框架梁三通连接件组装而成,其中,所述机柜框架梁由U型槽10、半封闭腔体20和第一内侧安装壁12相连接组成封闭型材,其中,所述U型槽10由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壁14、第二连接壁15、第三连接壁16和第二内侧安装壁17围成,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壁14的活动端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壁14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壁15,所述第二内侧安装壁17的活动端向与所述第二内侧安装壁17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三连接壁16,所述第二连接壁15与第三连接壁16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半封闭腔体20由依次连接的第三内侧安装壁21、第一外侧壁19、第二外侧壁18、第四连接壁13、第一外侧安装壁11围成,其中,所述第三所述内侧安装壁21与所述第一外侧壁19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外侧壁19与第二外侧壁18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外侧壁18与第四连接壁13相互垂直,所述第四连接壁13与第一外侧安装壁11相互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内侧安装壁12由所述第一外侧安装壁11的活动端向内侧折叠后形成,所述第一内侧安装壁12与所述第一连接壁14相互垂直并连接,所述第二内侧安装壁17与所述第三内侧安装壁21相互垂直并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壁15与所述第三连接壁16可通过点焊或激光焊接方式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侧安装壁17和所述第三内侧安装壁21上可设置有用于进行机柜内部安装的接口。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侧安装壁11和第一内侧安装壁12上可设置有用于进行机柜侧门安装的通孔。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U型槽10的开口大小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壁15与第三连接壁16的延伸长度可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9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线规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无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