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99824.0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2/38 | 分类号: | E04C2/38;E04C2/34;E04C2/52;E04B2/74;E04C3/07;H02G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墙体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涉及建筑技术领域,避免了墙体模块预置的接线底盒的位置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现场的要求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由多个墙体模块组成的墙主体和墙体装饰板,墙体模块包括型材框架和墙面板,墙体装饰板挂接在墙面板的外表面,多个墙体模块包括设有接线底盒的第一墙体模块,第一墙体模块所包括的至少一个墙面板上设有安装口,接线底盒上设有接线孔和插接孔,固定插片接线底盒插接固定;接线底盒嵌入安装口内,固定插片与墙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墙体装饰板上设有进线孔和安装孔,接线底盒的盒口位于墙体装饰板的安装孔内,线管穿过进线孔在挂接间隙内与接线孔连接。本发明用于构建墙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房屋建筑过程通常先建造结构性的承重框架,如钢结构或浇筑水泥框架结构,然后在结构性的承重框架中间需要以及具体房屋用途设置内隔墙,将整体楼层划分为一个个的功能性房间。目前,内隔墙的制作可以采用轻钢型材和石膏板现场施工,也可以采用装配式墙板通过安装和搭接构成。其中,采用轻钢型材和石膏板现场施工,施工现场凌乱,废料、边角料等建筑垃圾过多,且建造的内隔墙不可拆装,无法循环利用,用工量较大,人工成本过高,施工周期长。因此,国家大力倡导工厂化、快速化、可拆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即采用装配式的墙体模块搭接组成内隔墙。
目前,在墙体模块现场搭接安装组成内隔墙的过程中,内隔墙上往往需要安装线管及接线底盒。现有技术中,线管和接线底盒通常集成在墙体模块工厂化生产的过程中,接线底盒竖向和横向的位置常常不规律,墙体模块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另外,在墙体模块现场安装建造墙体过程中因施工现场框架位置的偏差及施工工艺的偏差导致实际安装后的接线底盒的位置并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尤其当设计方案变更时这种问题尤为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及其安装方法,简化墙体模块的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且避免了墙体模块预置的接线底盒的位置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现场的要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装配式墙体包括墙主体和墙体装饰板,墙主体由多个墙体模块搭接固定组成,墙体模块包括型材框架以及位于型材框架两个相对侧面的墙面板,墙体装饰板挂接在墙面板的外表面,墙体装饰板与墙面板之间具有挂接间隙,多个墙体模块至少包括一个设置有接线底盒的第一墙体模块,第一墙体模块还包括固定插片和线管;第一墙体模块所包括的至少一个墙面板上设有安装口,接线底盒上设有接线孔和插接孔,固定插片通过插接孔与接线底盒插接固定;接线底盒嵌入安装口内,接线底盒的盒口朝向墙体装饰板,且接线孔裸露在墙面板与墙体装饰板之间的挂接间隙内,固定插片与墙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墙体装饰板上设有进线孔和安装孔,接线底盒的盒口位于安装孔内,且接线底盒的盒口与墙体装饰板的表面平齐,线管穿过进线孔在挂接间隙的内与接线孔连接。
可选的,接线底盒包括底板、以环绕设置在底板的边缘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与底板垂直,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依次首尾连接;插接孔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上,接线孔设置在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固定插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插片分别与第一侧板的插接孔和第三侧板上的插接孔插接固定。
可选的,两个固定插片在安装口的水平方向上两侧与墙面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线管与接线底盒顶部的接线孔连接。
可选的,第一侧板上的插接孔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一侧板上的多个插接孔沿底板的厚度方向均匀分布,以形成第一插接孔组;第三侧板上的插接孔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三侧板上的多个插接孔沿底板的厚度方向均匀分布,以形成第二插接孔组;第一插接孔组的多个插接孔与第二插接孔组的多个插接孔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98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