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浸取塔、提纯酯类化合物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99359.0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2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 发明(设计)人: | 秦春曦;陈亮;曹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C07C51/47;C07C51/43;C07C6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卑莹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取塔 提纯 化合物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浸取塔,在所述浸取塔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固定在浸取塔轴心处的中轴上;每组导流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导流环,所述导流环为空心的圆台,并且圆台的底面与所述中轴平行;相邻的导流环之间通过至少一根管路连通并固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提纯系统,包括:预处理装置,任选地除杂装置,结晶装置,浸取装置,任选地后处理装置。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该系统提纯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具有回收率高、流程简单易连续、能耗低等优点,特别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提纯工艺,整个工艺无需精馏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取塔、提纯酯类化合物的系统及采用该系统提纯酯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2,6-萘二甲酸二甲酯(2,6-NDC)是制备多种聚酯、聚氨酯、聚酰胺以及液晶类树脂的重要中间体,特别是2,6-NDC可用于生产新型聚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2,6-NDC的研发受到了国外各大型企业的广泛关注。
PEN结构式如上所示,相较于传统聚酯PET,体系中的苯环被刚性更好的萘环取代,从而赋予了PEN相较于PET更为优异的性能,它的潜在用途涵盖所有PET能够应用的领域,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首先PEN对于CO2和O2的透过率仅为传统PET的30%左右,PEN具有更好的气密性,因此PEN薄膜可更好的贮藏食品。同时PEN具有高模量、高强度、抗拉伸性以及抗蠕变性能,使得PEN可用于制造轮胎、传送带以及高压输送管等;最后PEN的耐化学性以及抗紫外线性能优异,是制造各类缆索的绝佳材料。除此之外,相较于PET,PEN的结晶速率得到降低,可以得到透明的吹塑制品。
生产PEN的关键是获得聚合级的单体。PEN生产可采用两种路线,一种是2,6-萘二甲酸(2,6-NDA)与乙二醇直接聚合;另一种是2,6-NDC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聚合。第一种路线工艺虽然简单,然而单体2,6-NDA熔点高达310℃,同时其蒸气压低,且在各类有机溶液中的溶解性能也较差,使得2,6-NDA难以采用高效的分离手法提纯;第二种路线需首先将2,6-NDA与甲醇进行酯化,然后将酯化产物提纯后再与乙二醇进行聚合。其相较第一种路线相对复杂且聚合过程有副产物甲醇产生,然而2,6-NDC熔点远低于2,6-NDA熔点,约为190℃,同时2,6-NDC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远大于2,6-NDA,使得2,6-NDC的提纯可采用结晶、精馏等形式。由于2,6-NDC提纯相对容易,Bp-Amoco公司最早采用此种工艺路线实现了PEN生产的工业化。
经酯化反应后所得的粗酯产品中除含有大量的2,6-NDC外,还含有反应未完全的2,6-萘二甲酸单甲酯(MM-2,6-NDC)、未反应的2,6-NDA、偏苯三酸酯、2-萘酸甲酯、2-甲酰基-6-萘甲酸甲酯(2,6-FNC)、2-乙酰基-6-萘甲酸甲酯(2,6-ANC)以及前期工艺引入的催化剂等杂质。美国专利US5262560详细报导了综合利用结晶与精馏分离提纯2,6-NDC的工艺。反应所获得的酯化产品首先在酯化反应后进行热过滤,以除去不溶于体系的杂质;然后将所得的酯化产物溶于150℃的甲醇中,甲醇与粗酯的质量约为5:1,当粗酯完全溶解后,体系进行一次结晶,此次结晶冷却的最终温度约为20℃;将一次结晶所得的产物再溶于150℃的甲醇中进行二次结晶,二次结晶冷却的最终温度控制在60℃左右,两次结晶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2,6-NDC与MM-2,6-NDC的混合产品,收率介于75%-90%;最后将二次结晶产物进行精馏提纯,得到聚合级2,6-NDC,精馏过程中位于塔釜的MM-2,6-NDC和未反应的2,6-NDA重新进入酯化反应器中进行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9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