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硒豆芽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98686.4 | 申请日: | 2020-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3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贤;潘丽萍;梁潘霞;廖青;周生茂;黄皓;郭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C05D9/02;C05F11/00;C05G3/60;C05G5/20;C05G5/23 |
| 代理公司: | 广州辰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13 | 代理人: | 朱志宽 |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豆芽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豆芽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富硒豆芽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富硒培养液:配置质量比0.05~0.10%的亚硒酸钠培养液;(2)选豆:选择富硒土地种植出的黄豆,挑选时选择颗粒饱满、色泽鲜艳、表面光滑无损伤、无病虫害的黄豆;(3)浸泡:将挑选出的优质黄豆浸泡在制备好的富硒培养液中,浸泡时长为12~24小时;取出放置在塑料瓶中,将黄豆平铺在塑料瓶底,将塑料瓶的底部扎孔,方便水排出;(4)出芽:发芽过程室温控制在28~30℃,每隔4~6小时用杀菌营养液喷淋一次,半小时后用清水冲净;豆芽苗长至6~8cm即可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得到富硒豆芽。本发明提供的富硒豆芽生产方法,生产的豆芽人食用之后对身体有益,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豆芽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富硒豆芽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豆芽是很常见的蔬菜,常见的有黄豆芽和绿豆芽。豆芽中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可以疏通肠道,对治疗坏血病也有功效。而且豆芽热量很低,而水分和纤维素含量很高,常吃豆芽,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硒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第一、硒可以抗氧化、抗衰老;第二、增强人体免疫力;第三、抗癌;第四、调节蛋白质合成功能;第五、增强生殖功能;第六、能够调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作用。
现有的豆芽生产方法,主要重视豆芽的产量和生长速度,对豆芽本身含有的营养元素并不作太多要求,这也导致了市面上可买到的豆芽营养价值过低。本发明提供的富硒豆芽生产方法,生产的豆芽富含硒元素,食用之后对人的身体健康,营养摄入都大有益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富硒豆芽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富硒豆芽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富硒培养液:配置质量比0.05~0.10%的亚硒酸钠培养液;(2)选豆:选择富硒土地种植出的黄豆,挑选时选择颗粒饱满、色泽鲜艳、表面光滑无损伤、无病虫害的黄豆;(3)浸泡:将挑选出的优质黄豆浸泡在制备好的富硒培养液中,浸泡时长为12~24小时,富硒培养液温度控制在25~35℃;取出放置在塑料瓶中,将黄豆平铺在塑料瓶底,将塑料瓶的底部扎孔,方便水排出;(4)出芽:发芽过程室温控制在28~30℃,每隔4~6小时用杀菌营养液喷淋一次,半小时后用清水冲净;豆芽苗长至6~8cm即可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得到富硒豆芽。
作为优选,所述富硒培养液为质量比0.05%的亚硒酸钠培养液,所述浸泡过程时长为24小时,富硒培养液温度为30℃,所述出芽过程室温控制在30℃,每隔4小时喷淋一次杀菌营养液。
作为优选,所述杀菌营养液使用大蒜汁、圆白菜汁、黄瓜汁和清水混合,混合体积比为大蒜汁:圆白菜汁:黄瓜汁:清水=1:1:1: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富硒豆芽生产方法,使用亚硒酸钠培养液,使得长出的豆芽富含硒元素;挑选优质黄豆,有利于提高出芽率;浸泡时长与培养液温度的控制,有利于加快出芽速度;发芽过程控制室温也有利于加快出芽速度;大蒜含有丰富的广谱杀菌素,圆白菜汁和黄瓜汁富含硒元素和多种营养物质,使用大蒜、圆白菜汁、黄瓜汁和清水混合的杀菌营养液不仅能杀菌,还能提供豆芽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本发明提供的富硒豆芽生产方法,生产出的富硒豆芽,人食用大有益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86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