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及其发酵制备异紫堇定碱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7952.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2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伟;李雪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靖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12;C12R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董大媛 |
地址: | 65501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霉 aspergillus sp g12 及其 发酵 制备 异紫堇定碱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及其发酵制备异紫堇定碱的方法,属于微生物代谢技术领域,所述的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20128,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马铃薯培养基经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固体发酵,通过超声提取、过滤、浓缩后,采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异紫堇定碱。本发明所述方法高效、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操作设备简单、易于扩大生产,得到的异紫堇定碱产量高、纯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代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及其发酵制备异紫堇定碱的方法。
背景技术
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p.)隶属于曲霉目,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是引起霉腐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如:面包腐败、粮食霉变等,更有甚者,产生致癌性物质黄曲霉毒素。但是曲霉属菌也有有益的一面,如酿酒、酱油和豆酱等制作过程中,曲霉属产生大量有益物质如蛋白酶、衣康酸、柠檬酸等。由于在食品工业和医药生产中应用广泛,曲霉菌已经成为人们开发利用的重要真菌之一。
异紫堇定碱(isocorydine),又名异可利定,属于天然阿朴菲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如于樟科、马钱科、木兰科、芸香科、防己科、大戟科、小檗科、番荔枝科、毛茛科、马兜铃科、罂粟科等。异紫堇定碱具有抗菌、抗肿瘤、解痉镇痛、舒张血管、抗心律不齐、抗疟、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10年批准异紫堇碱盐酸盐(盐酸异可利定片)作为解痉镇痛处方药用于胃、肠、胆、胰、子宫、血管痉挛所致的疼痛。
微生物代谢中会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包括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往往结构复杂,其中包括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取活性物质的技术在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医药、精细化学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以及生物质资源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令人瞩目。
目前,异紫堇定碱主要从植物中提取或化学合成方式制备得到,尚未见有其他制备方法得到异紫堇定碱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及其发酵制备异紫堇定碱的方法,本发明利用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固体发酵得到异紫堇定碱,且本发明制备异紫堇定碱的方法操作简单、绿色无污染、条件温和、易于产业化,制备得到的异紫堇定碱产量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所述的曲霉菌Aspergillussp.G12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12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的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发酵制备异紫堇定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的曲霉菌Aspergillus sp.G12接到马铃薯葡萄糖种子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种子培养液;
2)将得到的种子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得到包括异紫堇定碱发酵产物。
优选地,上述制备异紫堇定碱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a)将得到的发酵产物用醇溶液浸泡、提取、过滤,得到滤液,干燥所述滤液得到异紫堇定碱的粗提物;
b)采用硅胶柱对所述异紫堇定碱的粗提物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将含有异紫堇定碱的洗脱液合并,浓缩,得到浓缩液a,用凝胶柱柱层析纯化浓缩液a,收集层析液,将含有异紫堇定碱的层析液合并,得到组分b,干燥所述的组分b,得到纯品异紫堇定碱。
优选地,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培养基;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马铃薯去皮后切丁、灭菌获得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靖师范学院,未经曲靖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79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