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次磷酸铝阻燃剂超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6337.9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9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索伟;白振华;亓玉刚;肖学文;王鲁静;段金凤;王艳辉;宋传君;姜艳岭;徐亮;游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泰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165 | 分类号: | C01B25/165;C08K9/12;C08K7/18;C08K3/32;C08K3/36;C08K3/22;C08L7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250204 山东省济南市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阻燃 剂超细粉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次磷酸铝阻燃剂超细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阻燃剂超细粉体采用次磷酸钠与硫酸铝为原料,以水作溶剂,在反应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和/或纳米二氧化钛为阻隔介质,阻断生成的次磷酸铝晶体颗粒的团聚,使合成次磷酸铝的粒径达到0.5μm~5μm;纳米阻隔材料由于其高的表面活性,在制备过程中,都将吸附在次磷酸铝晶体表面,也阻断了次磷酸铝阻燃剂在干燥过程中的团聚,得到了超细粉体。本发明合成的次磷酸铝具有粒径小、晶型规整、无团聚等特点,引入的纳米阻隔材料均为橡塑常用助剂,且添加量极少,对次磷酸铝纯度及应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次磷酸铝阻燃剂超细粉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次磷酸铝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热稳定性好,在加工中不引起聚合物的分解,也不影响塑料模制组合物;其难溶于水,在制备和加工热塑聚合物的通常条件下不挥发,使其应用产品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加工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含有次磷酸铝的聚合物组合物呈现较高的阻燃性。
由于次磷酸铝含磷量高,具有水溶性小、阻燃效力大等优点,用在PA6、PBT等改性塑料上,取得了很高的阻燃效果,添加入PBT中,放热率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急剧减少,燃烧后的成炭量增加,阻燃性能达到UL94标准V-0级,并且通过实验比现在国内使用的PBT阻燃剂,阻燃效果可提高60%。
关于次磷酸铝的合成,现在已经较为成熟。以次磷酸钠和硫酸铝为原料,在正常工艺条件下,均可以合成出次磷酸铝阻燃剂,但由于该反应为无机复分解反应,生产的次磷酸铝晶体很容易团聚,形成不规整较大颗粒,导致粒径较大,粒径分布较宽。
专利201210302490.1公开了采用次磷酸钠与硫酸铝合成次磷酸铝的制备方案,但该实验方案制备出的次磷酸铝存在粒径较大,晶型不规整等弊端。专利201710598598.2公开了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有机溶剂作为连续相,将次磷酸钠、铝盐及相转移催化剂水溶液在有机相中形成油包水的反相溶液,制备均匀稳定的纳米次磷酸铝。专利201811288251.9和专利201310601059.1分别公开了采用次磷酸钠、水溶性铝盐为原料,以水为溶剂,分别以二乙基次磷酸铝、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为晶种,进行复分解反应得到次磷酸铝与产品。
在以次磷酸钠和水溶性铝盐为原料合成次磷酸铝超细粉体过程中,引入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为该类制备方法的副产品水溶性钠盐的分离与处理造成困难;引入其他物质作为晶种,既解决不了次磷酸铝晶体团聚问题,又降低了产品的纯度。图6所示为传统次磷酸铝阻燃剂的电镜扫描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采用次磷酸钠与硫酸铝为原料,以水作溶剂,在反应前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为阻隔介质,阻断生成的次磷酸铝晶体颗粒的团聚,使合成次磷酸铝的粒径达到0.5μm~5μm;纳米阻隔材料由于其极高的表面活性,在制备过程中,都将吸附在次磷酸铝晶体表面,也阻断了次磷酸铝阻燃剂在干燥过程中的团聚,得到了超细粉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次磷酸铝阻燃剂超细粉体,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次磷酸钠90-110份,硫酸铝100-130份,水200-300份,纳米阻隔材料0.1-1.0份。
其中,所用的次磷酸钠、硫酸铝均为工业级,次磷酸钠含量大于98.0%,硫酸铝的氧化铝含量大于16%。
所述的阻隔材料为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优选的,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次磷酸钠90份,硫酸铝100份,水200份,纳米阻隔材料0.4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次磷酸铝阻燃剂超细粉体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向反应容器内加入水作为溶剂,开启搅拌,向反应釜中加入阻隔材料,搅拌均匀,加入硫酸铝,升温至6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泰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泰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6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