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冲击波的体外反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5139.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9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解尧;解启莲;余洪龙;杨东;李剑;陈宏凯;刘欢;宋泽阳;徐小菊;王昆;李杨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H2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徐俊杰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冲击波 体外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体外反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冲击波的体外反搏装置,包括圆筒状固定件和冲击波发生器,所述的圆筒状固定件具有一容置空间供使用者的肢体放入,所述的冲击波发生器沿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冲击波发生器的冲击头朝向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冲击波发生器沿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而形成阵列式布置;本发明提供的体外反搏装置,通过将冲击波发生器采用阵列式布置的方式设置在圆筒状固定架上,多个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冲击波对血管产生挤压效果,进而产生血流动力学效应,可产生类似体外反搏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体外反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冲击波的体外反搏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反搏是一种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半身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一般的,体外反搏通过包裹在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气囊充气加压,促使肢体动脉的血液驱返至主动脉,使舒张压明显增高,为心脏增加血流,降低心脏后负荷;在心脏收缩期气囊迅速排气,压力解除,促使主动脉内收缩压下降,最大限度减轻心脏射血期阻力,血液加速流向远端,从而达到反搏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冲击波的体外反搏装置,其特点是采用现有的冲击波发生器产生冲击波对使用者的肢体进行冲击,产生血流动力学效应而实现反搏效果,并且,结合冲击波的作用达到较好的综合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冲击波的体外反搏装置,包括:
圆筒状固定架,其具有一容置空间供使用者的肢体放入;
冲击波发生器,沿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冲击波发生器的冲击头朝向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的冲击波发生器沿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而形成阵列式布置。
优选条件下,位于圆筒状固定架上的每个冲击波发生器上均设有独立的高精度电磁阀用于控制高压气体的输入。
优选条件下,所述的体外反搏装置还包括:
环形供气管道,其固定在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端部,所述的环形供气管道上设有间隔布置的支路管道用于向沿圆筒状固定架长度方向布置的冲击波发生器供气。
优选条件下,所述的冲击波发生器在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周向上的布置间距为3-5cm。
优选条件下,所述的冲击波发生器在所述圆筒状固定架的长度方向的布置间距为3-8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体外反搏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根据采集到的使用者的心电信号得出的心电周期,在心脏的舒张期,所述冲击波发生器的冲击头完成对使用者肢体上血管的冲击,使部分血液弹回心脏,增加心脏自身的冠脉血液供给;
根据圆筒状固定架上不同位置的冲击波发生器离使用者心脏的远近,分别控制冲击头的冲击时机,以实现序贯式的冲击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体外反搏装置,通过将冲击波发生器采用阵列式布置的方式设置在圆筒状固定架上,多个冲击波发生器产生的冲击波对使用者的血管产生挤压效果,进而产生血流动力学效应,可产生类似体外反搏的技术效果;
2、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体外反搏装置,所述的冲击波发生器可加速局部微毛细血管的破裂,促使血液和细胞介质漏出,刺激新生血管生成并可提高固体物质溶解的速度,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坏,加速组织新陈代谢,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效率;也即,在实现体外反搏治疗效果的同时实现较好的综合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5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