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化内科用异物取出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594807.8 申请日: 2020-06-28
公开(公告)号: CN111658101B 公开(公告)日: 2021-05-28
发明(设计)人: 李艳乐;刘笑宇;张学秀;高冰;周海宁;赵东耀;王绘娟 申请(专利权)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分类号: A61B17/50 分类号: A61B17/50;A61B90/16;A61B1/273;A61B1/04;A61B1/06;A61M29/00;A61B90/00
代理公司: 郑州豫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8 代理人: 轩文君
地址: 450000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消化 内科 异物 取出 装置
【说明书】:

发明提供的一种消化内科用异物取出装置,有效解决了进入到食管的异物多由鱼刺、果核、骨刺等,而此类异物均带有尖锐部分,若不尽快取出容易造成食管损伤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在取出刺入食管的异物时能通过异物夹持装置将异物按刺入方向向反方向拔出,从而使损伤尽量减小,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口部进行撑开的撑开装置、从口部撑开装置形成的空间内穿过并伸入到食道内的保护装置、从保护装置内穿过并对异物进行夹持的异物夹持装置,在解决损伤食道的问题的同时能对食道进行保护,防止二次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消化内科用异物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食管异物的病因很简单,据统计98%是由误咽形成的,而发生误咽的常见为儿童,常见原因:A.儿童天性顽皮好动,喜欢把硬币、证章或其他小物品放入口中,偶有不慎即可被吞入食管;B.吞咽功能不健全,食用带有骨、刺或核类的食物,不慎咽下;C.进食哭闹或嬉戏,易将口内食物囫囵咽下或将异物误咽;D.磨牙不全,食物未经很好咀嚼即咽下,造成食管异物。

成年人食管异物的常见原因:A.饮食过急或进食时精神不集中,使鱼刺、鸡骨、肉骨被误咽入食管;B.义齿过松,食物黏性过大或口腔黏膜感觉减退,使义齿脱落,随食物进入食管;C.睡眠时觉醒程度低下,义齿脱落,误咽入食管;D.掺杂于食物中的细小核、骨刺被误咽入食管;E.食管本身存在管腔狭窄、痉挛等疾病;F.吞咽功能失调,咽部感觉减退而造成误咽;G.不良劳动习惯,如木工、鞋匠或装修工将钉、螺丝等含在口中,不慎吞入;H.麻醉未清醒,昏迷或精神病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可有误咽;I.自杀未遂者。

而异物的种类包括各种食物、果核、硬币以及玩具等,凡能进入口内的物质均有可能成为异物。通常将食管异物分为动物型、植物型、金属型和化学型四大类。多数人的报道以动物型异物居多,Nandi等报道动物性异物为84%。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饮食种类各不相同,文化生活习惯差异较大,食管异物的种类与比例也各不相同。在我国北方则以枣核和骨类常见,南方沿江沿海地区则以鱼骨、虾、贝壳等为主。国外的报道则以骨类、针、钱币和义齿最为常见。

由此可见进入到食管的异物多由鱼刺、果核、骨刺等,而此类异物均带有尖锐部分,若不尽快取出容易造成食管损伤等问题,而由于此类异物带有尖锐部分则不能直接使用异物钳等工具直接取出,若直接取出易导致食管的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异物取出装置,不仅解决带有尖锐的异物在取出时会损伤食管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在取出刺入食管的异物时能通过异物夹持装置将异物按刺入方向向反方向拔出,从而使损伤尽量减小,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口部进行撑开的撑开装置、从口部撑开装置形成的空间内穿过并伸入到食道内的保护装置、从保护装置内穿过并对异物进行夹持的异物夹持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