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秸秆发酵池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4688.6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5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姚孝明;王飞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丹清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00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绪洞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秸秆 发酵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发酵池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设备检查、安装密封和翻转取料,发酵池顶部密封端盖包括安装盖和密封套件,安装盖安装在发酵池上,安装盖上安装有密封套件,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发酵池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a:现有的发酵池端盖在进行安装时,常因发酵池端盖的密封性能不够好,从而导致发酵池内部的气体发生泄露,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b:现有的发酵池在进行发酵作业时,研究员为了观察发酵池内部发生的发酵反应,常需要对发酵池内部的物质进行取样分析,从而需要将发酵池端盖打开,进行取样分析,工作量较大,浪费人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池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农作物秸秆发酵池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保护地反季节栽培更是发展迅速,保护地栽培虽然解决了冬季蔬菜的供应难题,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作为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的工厂化农业生产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盐渍化、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土壤微生物区系严重恶化、有益菌群急剧减少、疫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研究决定使用秸秆发酵技术来改善大棚种植环境,其中秸秆在进行发酵处理时,需要在发酵池中进行处理,现安装发酵池时常需要配合安装发酵池端盖,现在进行发酵池端盖安装时常需要进行设备检查、安装密封和翻转取料等步骤。
现有的发酵池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常存在以下问题:a:现有的发酵池端盖在进行安装时,常因发酵池端盖的密封性能不够好,从而导致发酵池内部的气体发生泄露,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b:现有的发酵池在进行发酵作业时,研究员为了观察发酵池内部发生的发酵反应,常需要对发酵池内部的物质进行取样分析,从而需要将发酵池端盖打开,进行取样分析,工作量较大,浪费人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秸秆发酵池施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发酵池顶部密封端盖,可以解决上述中提到的发酵池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作物秸秆发酵池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备检查:在启用该发酵池顶部密封端盖对发酵池进行密封作业之前,对设备的运行进行检查;
步骤二:安装密封:人工将发酵池顶部密封端安装到发酵池上,之后内侧封闭块和外侧封边圈共同工作,将发酵池密封起来,从而达到安装密封的目的;
步骤三:翻转取料:完成步骤二安装密封作业后,人工推动推动架带动密封板往内侧运动,之后人工拉动推动架,带动密封板进行转动,从而打开发酵池,从而达到取料的目的;
上述步骤中使用到的发酵池顶部密封端盖包括安装盖和密封套件,安装盖安装在发酵池上,安装盖上安装有密封套件。
所述安装盖包括顶盖框、限位边块、转动柱、连接块、密封板和推拉架,顶盖框安装在发酵池上,顶盖框上左右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对称安装有限位边块,限位边块上均匀安装有转动柱,上述转动柱的数量为两根,转动柱上均匀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密封板,密封板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推拉架,工作时,人工拉动推拉架带动转动柱在限位边块中进行运动,当达到规定位置处是,人工拉动推动架,带动密封板翻转,从而达到打开发酵池的目的,方便人工进行取样。
所述密封套件包括隔断板、内侧封闭块和外侧封边圈,隔断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安装盖下端面上,隔断板左右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对称安装有内侧封闭块,上述内侧封闭块的数量为两个,内侧封闭块外侧设置有外侧封边圈,外侧封边圈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安装盖上,工作时,人工将安装盖插入至发酵池中,之后隔断板工作,将发酵池分隔开来,同时内侧封闭块和外侧封边圈工作将发酵池包裹住,从而达到密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丹清,未经孙丹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