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废料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4563.3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4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虎;王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18 | 分类号: | B07B1/18;B07B1/04;B07B1/46;B02C4/08;B08B3/02;F26B21/00;B01D36/04;B01D29/03;B01D29/56;B01D29/84;B01D29/9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李现艳 |
地址: | 461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废料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废料处理系统,包括进料箱和筛选箱,进料箱内设置有引料管和粉碎机构,粉碎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用于粉碎混凝土废料的粉碎辊,进料箱的底端通过若干个引流管与筛选箱相连通;筛选箱内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筛选机构、第二筛选机构及第三筛选机构;第一筛选机构包括第一过滤板及设置在第一过滤板上的若干个旋转分离箱,第二筛选机构包括第二过滤板及第一收集箱,第三筛选机构包括第三过滤板及第二收集箱,该处理系统可以将混凝土废料中的沙土、粗砂和细砂进行较好的分离,分离出来的粗砂和细砂无需再清洗处理,废料的再利用程度高,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废料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具有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因此,混凝土是土木工程等行业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搅拌站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用搅拌车运输到建筑工地,搅拌车的搅拌筒内都会存留许多未使用完或附着在筒壁的混凝土。在下次装载混凝土前,需要将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清理干净,一般搅拌混凝土厂家无法回收未使用完的混凝土,而搅拌车清洗过程中排出的废料、废水亦无法回收,许多搅拌站对搅拌车内的剩料乱倒,对洗车的污水乱排放,如此方式使周围环境遭到破坏。有些搅拌站虽然配了混凝土废品分离利用设备,但由于效率低,当大量剩料拉回清洗分离时由于时间久而被弃用,处于应付检查摆样子,没有真正使用。因此业内急需一种可方便彻底的分离混凝土中砂、石、水的装置将混凝土废料回收利用起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废料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可以将混凝土废料中的沙土、粗砂和细砂进行较好的分离,分离出来的粗砂和细砂无需再进行清洗处理,废料的再利用程度高,极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废料处理系统,包括进料箱和筛选箱,所述进料箱设置在所述筛选箱的上方,所述进料箱内设置有引料管和粉碎机构,所述引料管设置在所述粉碎机构的上方;所述引料管的上端口直径大于所述引料管的下端口直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用于粉碎混凝土废料的粉碎辊,两个所述粉碎辊设置在所述引料管的正下方,所述进料箱的底端通过若干个引流管与所述筛选箱相连通;
所述筛选箱内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筛选机构、第二筛选机构及第三筛选机构;所述第一筛选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筛选箱内的第一过滤板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板上方的若干个旋转分离箱,所述第一过滤板上均匀的设置有第一过滤孔,每一个所述旋转分离箱上均设置有用于分离砂土的分离孔;每一个所述旋转分离箱与所述引流管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引流管远离所述进料箱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旋转分离箱相连通;
每一个所述旋转分离箱的底端均与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板底端的电机一一对应相连,每一个所述旋转分离箱的底端均设置有用于排料的抽拉门;每一个所述旋转分离箱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旋转分离箱内壁上;所述筛选箱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水口,若干个所述喷水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板的上方;
所述第二筛选机构包括第二过滤板及第一收集箱,所述第二过滤板倾斜安装在所述筛选箱内,所述第二过滤板上均匀的设置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筛选箱在所述第二过滤板最低端处设有排出口Ⅰ,所述第一收集箱设置在所述筛选箱外壁上且与所述排出口Ⅰ相连通;所述第一收集箱内设置有滤水板Ⅰ和吹风机Ⅰ,所述滤水板Ⅰ倾斜安装在所述第一收集箱内,所述吹风机Ⅰ设置在所述滤水板Ⅰ的上方,所述第一收集箱在所述滤水板Ⅰ最低端处设有接料口Ⅰ;所述第一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万里交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