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旧动力电池石墨负极回收锂及其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91948.4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3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铁;张加奎;雷雨;肖峰;吴兆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C22B7/00;C22B26/12;C01B32/19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冯振宁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旧 动力电池 石墨 负极 回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回收锂及其制备多孔石墨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废旧动力电池拆解,获得石墨负极片;在水蒸气中加热去除有机物,利用水蒸气的弱氧化性对废旧石墨进行造孔,得到多孔废旧石墨;加入浸取剂对该石墨超声提锂;提锂后的石墨经洗涤、过滤、干燥,得到石墨负极材料;回收石墨可直接作为锂半电池负极具有与普通石墨相似或更高的电化学性能;将回收的石墨材料预氧化,得到多孔氧化石墨烯溶液,冷冻干燥后煅烧即获得多孔石墨烯。该方法可实现简便高效锂回收再利用,且可制备高附加值的多孔石墨烯材料,能提高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附加值并促进回收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能够产生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旧动力电池石墨负极回收锂及其制备多孔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日益严峻与环境污染逐步突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大,使用寿命长)作为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存储的重要解决方案,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然而,近年来伴随移动通讯设备、便携式设备等使用量呈井喷式增长,社会上更有数以百万计的车辆装备了锂离子电池或直接由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这些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及车辆电池报废周期到来,将会在未来8-10年内产生大量废旧锂离子电池,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是巨大威胁。而回收是实现电池材料返回价值链这一闭环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妥善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最终选择。
目前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主要集中在正极粉末,占电池成本的30%-40%,主要回收价值较高的钴、锂、镍、锰、铁等金属及铜箔、铝箔集流体。随着正极材料制备中低钴高镍的发展趋势,贵金属钴大量减少及高成本的回收工艺使得回收企业产值实际上已经越来越低,因此尽可能回收更多其他材料,尤其是负极石墨材料也愈发重要。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即使是废旧电池材料中的石墨组分纯度也极高,且石墨负极可逆脱嵌能力优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Li+会从正极材料通过电解质和隔膜嵌入负极材料中,电池报废过程中负极通常含有大量锂,回收废旧电池石墨不仅能够获得高纯度石墨,同时也能提取大量锂金属。
常规的高温冶金法主要用于正极提锂,一方面因稀有金属钴添加量逐渐减小,经济性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冶金焚烧能耗大、高污染,也造成废旧电池中许多材料浪费(如塑料、石墨和铝),回收量也仅有30 wt%左右。许开华等将处理后的负极活性物质压制成块状后用石墨夹具夹住作为阳极,金属锂作为阴极,1mol/L的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类溶液作为电解液,锂离子的迁出率达95.1%(许开华;张云河;叶建. 一种回收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的锂的方法[P]. 中国专利:CN107069133B,2019-10-25.),可见负极提锂具有一定可行性,然而该方法涉及含氟电解液,且须在无水无氧的严苛环境中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利用废旧动力电池石墨负极回收锂及其制备石墨烯的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将锂电池负极材料中锂元素提取出,提锂后石墨结晶性好、纯度高,能够实现再利用,而且可以制备具有高附加值的多孔石墨烯材料。
为了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锂元素、石墨负极材料,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成本低下的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回收锂及其制备多孔石墨烯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其一,利用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回收锂。
本发明目的其二,回收锂后的石墨负极材料循环使用与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电池性能相当或者更优。
本发明目的其三,为进一步提升回收石墨附加值,可进一步制备多孔石墨烯材料,产生较高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本发明仅使用水超声的方法对废旧石墨负极材料进行处理,即可获得高达6%的提锂量,同时石墨还能保持原有的高纯度和结晶性,一方面该石墨可以继续回收用于锂电池,另一方面可制备高附加值的多孔石墨烯材料,在储能、催化、气体传感、通讯技术和成像技术等领域均可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19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轮、风机及风机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伸缩式激光平整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