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常规测井对致密储层裂缝的精细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1691.2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02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田杰;刘红岐;司马立强;刘诗琼;刘向君;杨连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38 | 分类号: | G01V3/38;G01V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王珍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常规 测井 致密 裂缝 精细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常规测井对致密储层裂缝的精细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排除非裂缝响应的测井干扰因素,选择识别裂缝的基础岩性背景,分析不同裂缝尺度的测井响应特征,在常规测井识别能够予以识别的尺度上,分析裂缝开启程度与充填特征,在开启裂缝中,进行裂缝产状的识别,并通过深电阻率与基岩电阻率的相对幅度差异,对裂缝的发育程度进行识别。本发明方法适用于致密储层的裂缝精细评价,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优化了常规测井识别大尺度裂缝的系统性与地质符合性,并进一步对微尺度裂缝的识别进行了分析,为致密储层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密储层裂缝的精细识别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常规测井对致密储层裂缝的精细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致密油开发处于研究热点,但大多数油田勘探开发历史长,测井资料普遍为老井资料,测井系列为常规系列,且密度和中子测井资料也较少,这就使得通过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的评价,用以满足老油田致密油开发的需求变成一个难题。总体而言,针对致密、非均质型强的裂缝解释,偏向于利用成像测井系列进行裂缝识别,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进行裂缝有效识别的研究则很少,在常规裂缝识别过程中,未对裂缝进行完整、系统的评价,识别效果也未能探索到致密储层开发的微-纳米尺度,无法满足致密储层非常规勘开发探的需求。
为解决常规测井精细识别裂缝困难,研发了该方法,对裂缝进行更为完整、系统的评价,并扩展到微-纳米尺度的精细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基于常规测井对致密储层裂缝的精细识别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常规测井对致密储层裂缝的精细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排除测井曲线中非裂缝响应的影响因素;
步骤二:对裂缝发育段进行岩性约束,岩性是测井曲线响应的背景,控制着裂缝的发育,利用岩心、薄片观察、岩化手段,对致密储层基本岩性进行分析,致密层主要岩性包括灰岩、云岩、砂岩、泥岩。选择厚层、岩性发育稳定层段,排除不同岩性的干扰,寻找稳定的裂缝发育的测井响应背景;
步骤三:进行裂缝尺度的识别,在常规测井能够识别出的裂缝尺度基础上,对该尺度裂缝进行更为精细的解释,即进行裂缝尺度的约束。
步骤四:分大、小尺度裂缝,进行开启程度以及充填物的识别。对于大尺度裂缝的开启程度,利用深电阻率Rt与基岩电阻率Rb相对幅度差异可以进行区分,小尺度裂缝开启程度通过深浅侧向相对电阻率差值进行大致判断;
步骤五:通过裂缝尺度与开启程度的约束上,在大尺度开启缝中进行裂缝产状的识别,裂缝产状包括高、低、水平角度裂缝;
步骤六:在尺度、开启程度约束下,对大、小尺度开启缝的裂缝发育程度进行识别,大尺度裂缝以裂缝线密度进行量化,小尺度裂缝通过薄片面缝率分为大、小两个等级。从常规测井曲线来看,无论是大尺度裂缝还是小尺度裂缝,裂缝的发育程度越高,电阻率的下降就越明显,声波值随着发育程度的变高也会出现增大的趋势。
优选地,所述排除测井曲线中非裂缝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通过:
1薄层响应的排除;
2泥质响应的排除;
3井壁稳定性响应的排除。
优选地,所述进行裂缝尺度的识别,在常规测井能够识别出的裂缝尺度基础上,对该尺度裂缝进行更为精细的解释,即进行裂缝尺度的约束。以某工区为例,进行裂缝尺度识别的方法与特征说明:
1首先对裂缝进行尺度分类,结合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将裂缝分为大、小、微三种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16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