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吡罗昔康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91006.6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0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喜;叶梦蝶;冯子琳;周子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31/5415;A61K47/32;A61P19/0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朱思兰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罗昔康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一种吡罗昔康纳米晶的制备方法:称取吡罗昔康和聚丙烯酸树脂IV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双螺杆热熔挤出机中,在95~160℃下以10~100转/分钟的转速挤出,所得挤出物冷却后粉碎,过60~120目筛,即得所述吡罗昔康纳米晶;本发明所制备的吡罗昔康纳米晶固体粉末,具有较快的溶出速率和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制备各种吡罗昔康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罗昔康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吡罗昔康是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缓解。吡罗昔康最早于1972年由Lombardino等人合成,1985年3月在英国上市,现已有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搽剂和凝胶等多种剂型上市。
吡罗昔康在水中几乎不溶,但黏膜渗透性好,属于典型的生物药剂学分类中的II类药物。因此,提高吡罗昔康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和溶出度的方法主要有微粉化、成盐、制成包合物、共晶和固体分散体等。其中将药物粒径减少到纳米大小而制得纳米晶,是一种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制剂技术。迄今为止,已有近二十个药物纳米结晶制剂产品推向市场。将药物制成纳米晶不仅可显著提高药物和胃肠液的接触面积,还可提高药物的饱和溶解度,故能大大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并且对药物的黏膜滞留性也有很大的改善,故能显著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吸收导致的个体差异,在口服给药中有重要的应用。此外,在注射给药、眼部给药、肺部给药、经皮给药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报道的药物纳米晶制备方法很多,就其本质上来讲无非是“自小而大(bottomup)”的凝聚法和“自大而小(top down)”的分散法。Bottom up技术是用溶剂将药物溶解,然后通过各种方法使药物以纳米大小的微粒析出。这种技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控制药物的析晶尺寸,控制过程复杂、重复性差,至今未有产品上市。Top down技术主要利用机械能将药物颗粒分散成纳米级别的药物粒子,包括介质研磨法和高压均质法等,虽然这种方法已有产品上市,但存在能耗大、生产效率低、易磨损和介质脱落等问题。近年来,有很多学者采用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来优化产品性能,但仍具有控制过程复杂、设备要求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绿色环保的吡罗昔康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利用该法制得的吡罗昔康纳米晶有极高的溶出速度,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在5min内释放80%以上的药物,从而提高用该产品所制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吡罗昔康纳米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
称取吡罗昔康和聚丙烯酸树脂IV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双螺杆热熔挤出机中,在95~160℃(优选130℃)下以10~100转/分钟的转速挤出,所得挤出物冷却后粉碎,过60~120目筛,即得所述吡罗昔康纳米晶(固体粉末状);
所述吡罗昔康和聚丙烯酸树脂IV的质量比为4~1:1,优选4:1。
本发明所制备的吡罗昔康纳米晶固体粉末,具有较快的溶出速率和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制备各种吡罗昔康制剂。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在盐酸中的固有溶出速率。
图2实施例二粉末在盐酸中的溶出曲线。
图3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在盐酸中的固有溶出速率。
图4实施例五、原料药及原料药与载体混合物在盐酸中的固有溶出速率(PRX:吡罗昔康原料药;1:1PM:物理混合物;4:1PRX-EPO:纳米晶体)。
图5实施例六在盐酸中的固有溶出速率。
图6实施例七粉末在盐酸中的溶出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1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