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0908.8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4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王志宝;田洪维;付晓龙;许寻;齐桂雪;吕宏茹;张新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5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对 渗透 曲线 测定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系统,属于石油与天然气技术领域,将待测岩心饱和地层水;根据待测岩心来源外环境计算气驱的驱替压力和水驱的驱替流量;进行气驱水实验和水驱气实验,根据气驱驱出的地层水质量/流量、气体流量计算气驱过程的气相的相对渗透率、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根据水驱的驱替流量、水驱驱出的气体流量计算水驱过程的气相的相对渗透率、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构建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以解决现有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并不能够真实描述储气库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导致的气藏型储气库注采工程效率低、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描述多孔介质中气水两相流动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气藏型储气库安全建设、高效运行和后续相关专项研究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气藏型储气库具备季节调峰、事故应急以及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三大功能,其功能就决定了储气库需要开展多周期注采的特殊工作条件。在多周期注采工作条件下,气水两相渗流规律会随注采周期的进行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常规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仅仅能够表示一个注采周期中的注气或采气阶段的情况,该曲线并不能准确地描述实际工作过程中多周期注采后气水两相渗流的变化情况,导致在对储气库建设、应用进行研究时偏离实际。
而且,目前普遍采用的气水相渗测试方法中,通常采用气驱水的方式测试气水相渗,而在实际储气库运行过程中,采气阶段主要是水驱气的情况,而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受流体饱和顺序影响很大,采用气驱水的方式测试出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不能够体现出地下储气库中的实际情况,对实际水驱气藏开发的指导意义不大。因此,由于现有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并不能够真实描述储气库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导致在利用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的相关研究、应用不符合工程实际,从而增加了多周期注采等工作实施的难度、降低了工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并不能够真实描述储气库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导致的气藏型储气库注采工程效率低、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测定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将待测岩心饱和地层水;
2)根据待测岩心来源外环境计算气驱的驱替压力和水驱的驱替流量;
3)进行气驱水实验:
根据所述气驱的驱替压力,向所述待测岩心注入气体,并实时测量驱出的地层水质量/流量、气体流量;进而计算气驱过程的气相的相对渗透率、水相的相对渗透率;
4)进行水驱气实验:
根据所述水驱的驱替流量,向所述待测岩心注入地层水,并实时测量水驱驱出的气体流量,根据驱替流量、水驱驱出的气体流量计算水驱过程的气相的相对渗透率、水相的相对渗透率;
5)构建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本发明通过充分模拟储气库注采周期的实际运行环境,每个周期中通过气驱水实验模拟储气库注气工作,水驱气模拟储气库采气工作,两个阶段的驱替实验中分别测定对应的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曲线测定过程高度贴近储气库中实际的工作环境。所得到的气水相对渗透曲线能够真实描述储气库各阶段的实际情况,有效提升了气藏型储气库注采工程效率,为储气库多周期注采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所述气驱水实验中,从所述待测岩心的一侧注入气体,则在水驱气实验中,从所述待测岩心的另一侧注入地层水。
进一步的,为了获取不同注采周期的实际相对渗透率情况,重复所述步骤3)~步骤5),获取多周期的气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0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