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CB板上极性元件布局方向校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90688.9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9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郭丹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392 | 分类号: | G06F30/392;G06F30/398;G06F11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张元;李红萧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pcb 极性 元件 布局 方向 校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PCB板上极性元件布局方向校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PCB板上若干极性元件的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根据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确定若干极性元件中每个的布局方向;获取目标布局方向;利用所述目标布局方向和所述布局方向对所述若干极性元件进行筛选,以得到待校准极性元件。本发明的方案利用极性元件的坐标确定布局方向,并利用目标布局方向和布局方向对极性元件进行筛选,进而得到待校准极性元件,无需人为判断和分析,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布局方向校准的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板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B板上极性元件布局方向校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极性元件是指具有正极和负极的元件,通常一个电路板有很多的极性元件,而这些极性元件的实体外观多为对称式,PCB工厂作业人员在将极性元件实体插接到PCB板上时很容易插反,PCB板上电后会损坏器件或烧坏PCB板。因此,在PCB板绘制时需要对极性元件的布局方向进行标注。PCB板上极性元件的标注,请参照图1所示,pin1是极性器件的正极引脚,pin2是极性器件的负极引脚,通常pin1引脚的一侧使用符号为“+”的标识。在PCB板图绘制时极性元件的布局方向会出现图1A-图1D四种情形,分别是极性元件相对于PCB板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摆放;然而同一个PCB板上对多个极性元件极性进行标注时,“+”符号在水平方向上不允许向左和向右同时存在,在竖直方向上不允许向上和向下同时存在。
目前PCB板上极性元件布局方向检测的方法是让人工目检,即使用人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布局方向不合适的器件位置和名称。此种方式的缺点是效率较低,对不连贯的缺陷不易察觉、数据收集不全。并且随着PCB产量的增加,PCB板导线间距越来越小,电子元件体积越来小,人工目检方式不仅无法保障检验的准确性,还会耗费极大的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目检的PCB板上极性元件布局方向校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PCB板上极性元件布局方向校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PCB板上若干极性元件的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
根据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确定若干极性元件中每个的布局方向;
获取目标布局方向;
利用所述目标布局方向和所述布局方向对所述若干极性元件进行筛选,以得到待校准极性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确定若干极性元件的布局方向的步骤包括:
将每一极性元件的正极坐标与负极坐标进行比较;
若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的横坐标相同,且正极坐标的纵坐标大于负极坐标的纵坐标,则为第一布局方向;
若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的横坐标相同,且正极坐标的纵坐标小于负极坐标的纵坐标,则为第二布局方向;
若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的纵坐标相同,且正极坐标的横坐标小于负极坐标的横坐标,则为第三布局方向;
若正极坐标和负极坐标的纵坐标相同,且正极坐标的横坐标大于负极坐标的横坐标,则为第四布局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目标布局方向的步骤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布局方向、所述第二布局方向、所述第三布局方向和第四布局方向对所述若干极性元件进行分类,其中,每个类别中的极性元件的布局方向均相同;
获取每个类别中极性元件的数量,并根据每个类别中极性元件的数量确定目标布局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每个类别中极性元件的数量,并根据每个类别中极性元件的数量确定目标布局方向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06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