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结件和建筑墙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0584.8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6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周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衡煦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2/86;E04B1/76;E04G17/00;E04G17/075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结件 建筑 墙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结件,包括:第一本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第一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在第一本体部的一端,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在第一本体部的另一端,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本发明的拉结件的延伸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应用状态下,拉结件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墙板凹凸配合,可以提高拉结件在墙板中的握裹力,从而提升与墙板共同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侧压力。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建筑墙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结件和建筑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时在竹木模板或钢铝模板中需要使用对拉螺杆,这种对拉杆件主要是为了抵抗墙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避免模板“爆模”,这种墙体拉杆一般需要人工在施工现场进行装拆,由于数量较多,在装拆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及时间,存在人力成本大的缺点。而且,对拉螺杆对于侧压力的抵抗力不足,易引起模板“爆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对拉螺杆不足以抵抗墙体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结件,拉结件的延伸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应用状态下,拉结件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墙板凹凸配合,可以提高拉结件在墙板中的握裹力,从而提升与墙板共同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侧压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拉结件,包括:第一本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具有一端和另一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正面和背面;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结件的延伸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在应用状态下,拉结件的两端能够分别与墙板凹凸配合,可以提高拉结件在墙板中的握裹力,从而提升与墙板共同抵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侧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由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至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或者,在由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至正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部区域形成有内凹面,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内凹面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部呈平直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部呈长条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所述内凹面凸出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或正面的厚度在1mm至3m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的相邻的第一凸部的厚度不一样,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的相邻的第一凸部的厚度不一样;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的相邻的第二凸部的厚度不一样,所述第一本体部的背面的相邻的第二凸部的厚度不一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正面和/或背面设有至少一个套环,所述套环垂直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用于套设沿深度方向延伸的暗柱钢筋,套设于所述套环内的暗柱钢筋能够沿所述深度方向相对所述套环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套环内的暗柱钢筋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设定距离,所述水平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建筑墙体,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拉结件;
第一墙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衡煦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衡煦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05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