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90424.3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宗全 |
| 主分类号: | A61C19/05 | 分类号: | A61C19/05;A61C19/045;A61B5/22;A61C19/04;A61G15/10;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智能 下颚 咬合 姿态 记录器 | ||
本发明为一种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供配戴在测试者头部,包含:一头部固定器、至少三对发光二极管、一微电脑端口机构。头部固定器前侧设有一微电脑;三对发光二极管分别具有不同颜色,定位在微电脑周边且为测试者可见位置;微电脑端口机构,具有一传导元件、一压力传感器及一惯性测量元件,传导元件一端连接微电脑,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及惯性测量元件,压力传感器及惯性测量元件置于测试者的口腔内。以便达成感应、回馈、协调的生物性循环动作,可全程记录储存下颚姿态及咬合力,可广泛应用于后续临床应用及研究,所得数据可回馈改进具人工智能学习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的技术,尤指一种有具有显示、感应、回馈、判断、分析等功能,且趋近于真正咬合的机能动作的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
背景技术
习知下颚纪录通常为静态、定点以咬合蜡片制作记录的方式,此种方式无感应、回馈、判断、无协调动作,非咬合的真正机能动作,是以石膏模型配以咬合蜡片制作的静态记录,然而生物机能动作是经感应、回馈、判断、动作的协调动作与纯机械动作完全不相同。
所以先前技术往往产生与实际下颚动作差异大的结果,尤其是面对长年缺牙者,牙床骨早已变型,嘴歪脸斜,无论在制作植牙或活动假牙都困难度大增,制作完成后还需使用咬合纸在口内测试多次调整,之后往往还需很长期的适应期。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能提供连续记录下颚有生物机能的运动方法,且可方便携带的运动装置,以提升整体实用性及便利性,将是本发明所欲积极揭露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为一种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主要通过精简的结构设计,让测试者佩戴在头部,如此测试者可根据发光二极管显示灯号自行调整咬合力,以便达成感应、回馈、协调的生理性循环动作,并可全程记录储存下颚姿态及咬合力,将可广泛应用于后续临床研究及应用,所得数据可回馈改进具人工智能学习功能,并能提升整体实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一种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供配戴在测试者头部,包含:一头部固定器、至少三对发光二极管、一微电脑端口机构。头部固定器前侧设有一微电脑;三对发光二极管分别具有不同颜色,定位在微电脑周边且为测试者可见位置;微电脑端口机构,具有一传导元件、一压力传感器及一惯性测量元件,传导元件一端连接微电脑,另一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及惯性测量元件,压力传感器及惯性测量元件置于测试者的口腔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传导元件为一传导线,供电性连接该微电脑及该压力传感器和该惯性测量元件。在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传导元件为一无线传输端口,供以无线传输连接该微电脑及该压力传感器和该惯性测量元件。另外,三对发光二极管亦可用液晶显示屏或语音播放器取代,同样能让测试者看到显示字幕或听到语音自行调整咬合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一较佳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右侧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左侧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的惯性测量元件测得的数据图。
图6为本发明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的压力感测元件测得的数据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人工智能下颚咬合及姿态记录器
10------微电脑
11------头部固定器
12------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宗全,未经刘宗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0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