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测试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89490.9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2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林;金伟光;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马晓亚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自动化测试方法和装置。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测试用例的操作列表,其中,操作列表中每一行包括操作、调用参数;获取测试用例的参数列表,其中,参数列表中每一行包括参数名和至少一个参数值;从参数列表中每一行选取一个参数值,将各行选取出的参数值组合成测试数据;将测试数据作为测试用例的调用参数执行操作列表中的操作,得到测试结果。该实施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测试数据,减少人工操作。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化测试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自动化测试中使用的参数化基本是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有十个参数或者更多。一般测试时会对每个参数配置相应的数据,在进行自动化测试的过程中会根据参数中数据个数进行循环,譬如参数paramA,paramB,paramC……paramA对应的数据是1,2,3,参数paramB对应的数据是4,5,6,以此类推,那么执行第一次自动化测试会取paramA的第一个数据(也就是1),paramB的第一个数据(也就是4)。以此类推,做完一次自动化测试,循环到第二次自动化测试的时候就取每个参数的第二个数据,这样来使用每个参数的值。
现有的自动化测试方式具有以下缺点:
1)需要人为的把所有场景都配置出来,还要做到一一对应,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耗费人力。
2)浪费数据,当参数只有一个两个时候很好去使用,当参数有十个百个时候,人工配置的场景是有限的,也不可能去配置很多,这样制作的数据就被浪费掉了。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自动化测试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获取测试用例的操作列表,其中,操作列表中每一行包括操作、调用参数;获取测试用例的参数列表,其中,参数列表中每一行包括参数名和至少一个参数值;从参数列表中每一行选取一个参数值,将各行选取出的参数值组合成测试数据;将测试数据作为测试用例的调用参数执行操作列表中的操作,得到测试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参数列表中每一行选取一个参数值,将各行选取出的参数值组合成测试数据,包括:按照组合算法每次从参数列表中每一行选取一个参数值,得到一组测试数据,最终得到所有组合的测试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列表和参数列表通过网页编辑。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参数列表中每一行选取一个参数值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对于参数列表中的每个参数名,若该参数名未被调用参数引用,则过滤掉未被引用的参数名对应的参数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一起输出展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测试数据作为测试用例的调用参数执行操作列表中的操作,得到测试结果,包括:将测试用例中调用参数替换成参数值;执行操作列表中的操作;每个步骤执行完成后评估其执行的正确性,返回对应的执行结果;将各步骤的执行结果汇总成测试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每选出一组测试数据分配一个测试用例ID;对于每组测试数据,根据该测试数据生成名称为该测试数据的测试用例ID的测试用例。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测试用例的操作列表,其中,所述操作列表中每一行包括操作、调用参数;第二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所述测试用例的参数列表,其中,参数列表中每一行包括参数名和至少一个参数值;选参单元,被配置成从所述参数列表中每一行选取一个参数值,将各行选取出的参数值组合成测试数据;执行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测试数据作为所述测试用例的调用参数执行所述操作列表中的操作,得到测试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参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按照组合算法每次从参数列表中每一行选取一个参数值,得到一组测试数据,最终得到所有组合的测试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9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