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灭弧室及柱上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89250.9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6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宋旭东;陈小军;韩博文;顾博川;余膺昊;何宏明;汪进锋;姚瑶;陈鹏;金杨;黄杨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G01J5/00;G01J5/02;H01H3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沈闯 |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灭弧室 开关 | ||
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真空灭弧室及柱上开关,所述真空灭弧室包括壳体、第一电杆和第二电杆,所述第一电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触头盘,所述第二电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触头盘,第一触头盘和第二触头盘通过接触或分离来进行工作,由于真空灭弧室内是真空,不导热,所以若触头接触不良导致异常温升,真空灭弧室外部是感知不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真空灭弧室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测温元件测量第一触头盘和第二触头盘之间接触不良导致异常升温的情况,当测温元件检测第一触头盘的或第二触头盘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向外界发出报警信号,提高了真空断路器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的真空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及柱上开关。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是真空开关的核心部件,采用真空钎焊工艺将相应的零部件封接成密闭的真空腔室,借助真空优良的绝缘性能与熄弧性能,在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
真空灭弧室通过位于真空灭弧室外的操动机构使真空灭弧室内的一对对置触头闭合或分离来完成的。其外壳由陶瓷等无机绝缘材料制成,呈圆筒状,两端用金属盖板封接组成一个密闭容器;内部有一对动静触头,静触头固定在静导电杆上,动触头固定在动导电杆上。
真空开关的触头通常承载着很大的电流,如果真空触头的接触不佳,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接触电阻的增大,进而导致触头温升,此时若能及时发现异常,进行有计划的降低负载,进行真空开关的维护,会极大的降低电路故障带来的损失。但是由于导电杆本身携带有高压电,接触式的温度传感器难以设置在导电杆上进行测量,而触头处在真空的屏蔽筒内,真空不导热,所以触头的温升也不会传递到屏蔽筒上,所以从外侧测量屏蔽筒的温度也难以发现触头的温升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真空灭弧室,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真空触头接触不佳,引发的真空触头升温,导致电路产生故障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灭弧室,所述真空灭弧室包括壳体、第一电杆和第二电杆,所述第一电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触头盘,所述第二电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二触头盘,所述第一触头盘和第二触头盘均置于壳体内,所述第一触头盘和第二触头盘可相对移动接触或反向移动分开,所述壳体内设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用于检测第一触头盘或第二触头盘的温度变化。
优选地,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包括第一波纹管和第二波纹管,所述第一波纹管安装在壳体的第一端,并贯穿壳体的第一端进入到壳体内,所述第二波纹管安装在壳体的第二端,并贯穿壳体的第二端进入壳体内,在所述第一电杆和第二电杆均为动导电杆,所述第一电杆可移动的安装在第一波纹管上,所述第二电杆可移动的安装在第二波纹管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次触头盘的和第二触头盘的端面上均设有若干个凹槽和若干个凸起,所述第一电杆上的凹槽与所述第二电杆上的凸起相适配,所述第一电杆上的凸起与所述第二电杆上的凹槽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触头盘的和所述第二触头盘的凸起为同心圆环状的凸起,所述第一触头盘的和所述第二触头盘的凹槽均形成于相邻两个凸起之间。
优选地,第一触头盘沿轴向剖面轮廓呈凹弧形,第二触头盘沿轴向剖面轮廓呈凸弧形。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绝缘外壳和屏蔽筒,所述测温元件设于所述屏蔽筒的端,且朝向所述第一触头盘和第二触头盘方向;
所述屏蔽筒内还设有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屏蔽筒的内壁为镜面,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在屏蔽筒的端,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第一触头盘和第二触头盘的图像。
优选地,真空灭弧室还包括弹簧安装架,所述弹簧安装架安装在绝缘外壳上,所述第一电杆和第二电杆的第一端设在所述屏蔽筒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杆的第二端穿过绝缘外壳位于弹簧安装架外,所述第二电杆的第二端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弹簧安装架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第二电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9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