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7472.7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百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F16F15/067;B21D22/02;B21D45/04;H02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广技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42 | 代理人: | 崔征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连续 冲压 模具 | ||
1.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包括底板(1)、模具本体(2)、冲压板(4)和固定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模具本体(2),所述模具本体(2)外壁的两端均安装有出料结构(3),所述模具本体(2)内部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板(9),所述底板(1)顶端的两侧均安装有稳定结构(7),所述稳定结构(7)包括伺服电机(701)、旋转杆(702)、皮带(703)、驱动块(704)和螺杆(705),所述螺杆(705)均安装于底板(1)顶端的两侧,所述螺杆(705)外壁的顶端安装有驱动块(704),所述螺杆(705)的顶端缠绕有皮带(703),所述皮带(703)的中间位置处缠绕有旋转杆(702),所述稳定结构(7)的顶端安装有顶板(6),所述顶板(6)的底端安装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底端安装有减震结构(5),所述减震结构(5)的底端安装有冲压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702)的顶端安装有伺服电机(701),所述驱动块(704)与螺杆(705)之间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结构(3)包括出料板(301)、滑块(302)和滑槽(303),所述出料板(301)安装于模具本体(2)外壁的两端,所述出料板(301)的两侧均安装有滑块(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02)的内部安装有滑槽(303),所述滑槽(303)的内径大于滑块(302)的外径,且滑块(302)与滑槽(30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5)包括弹簧(501)、固定柱(502)和伸缩柱(503),所述固定柱(502)安装于连接杆(8)底端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固定柱(502)内部的底端安装有伸缩柱(5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503)的两侧均安装有弹簧(501),且弹簧(501)在伸缩柱(503)的中轴线上呈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图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或顶板上,所述图像检测装置包括外置摄像头;
所述图像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在所述冲压板工作前,所述图像检测装置基于图像检测技术检测目标零部件,所述目标零部件为所述金属连续冲压模具中除去图像检测装置、且可通过所述外置摄像头从外部获取图像的零部件,所述目标零部件包括:模具本体(2)、冲压板(4),且所述图像检测装置的检测步骤包括:
首先利用外置摄像头对所述目标零部件进行图像拍摄,获取第一图像数据集;
基于图像预处理计算对获取的第一图像数据集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取图像预处理后的第二图像数据集,所述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突出图像缺陷特征、提高图像对比度及图像曝光一类或多类;
利用ResNet50的网络模型对所述预处理后的第二图像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学习所述第二图像数据集中的缺陷图像特征,获取学习好的ResNet50的网络模型;
将所述学习好的ResNet50的网络模型部署在服务器上,服务器连接所述外置摄像头,所述外置摄像头对所述目标零部件进行图像抓拍,将获取好的图像导入所述学习好的ResNet50的网络模型中,当输出结果为目标零部件通过外置摄像头未获得检测结果时,则所述金属连续冲压模具零部件为合格,即不存在缺陷,当输出结果为目标零部件通过外置摄像头获得检测结果时,则所述金属连续冲压模具零部件为不合格,即存在缺陷,其中,获得的检测结果包括:所述金属连续冲压模具零部件的信息以及对应的缺陷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701)存在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能通过所述伺服电机(701)的温度,自动判断是否启动散热装置,从而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保护伺服电机(701)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步骤A1,根据以下公式求出所述伺服电机(701)的温度:
其中,N代表伺服电机(701)的并联支路数,lu代表伺服电机(701)线圈槽中导线铜的总高度,lt代表铁心总长,le代表绕组端部半匝长,I代表电流,n代表线圈宽度上的导线数,b代表线圈宽,bs代表槽宽,fN代表额定功率,p代表随温度变化的电阻率,L代表绕组平均全匝长,N代表绕组匝数,Al代表每匝导线的有效截面积,T代表伺服电机(701)的温度;
步骤A2,根据步骤A1中求出的伺服电机(701)的温度T,当T大于预设温度时,即为温度过高,此时启动散热装置,降低伺服电机(701)的温度,当T小于预设温度时,即为正常工作温度,此时不需要启动散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百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百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74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