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合金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7013.9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8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堃;宋汉广;张望远;徐振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锡沂钢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10 | 分类号: | B01F13/10;B01F7/18;B01F7/04;B01F15/04;B01F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合金材料 生产 用混料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合金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包括机体,机体的内腔设置有上方的原料仓和下方的混料仓,机体的顶部位于每组原料仓的上方均设置有进料口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底部通过第一转轴设置有散料叶,原料仓与混料仓之间均设置有连通管,连通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闸阀,机体的右侧壁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固定套接有基座,基座的顶部设置有料框,基座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第三转轴设置有搅拌叶,本发明可以对生产硬质合金的原料进行定量配比进行混料,一次性进行搅拌混混合的原料数量不大,方便充分混合,不容易出现不同重量的原料发生明显的分层现象,使得后续硬质合金的生产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合金材料生产用混料机。
背景技术
高强度合金材料在生产制造的工艺中,需要把生产合金的各种原材料通过球磨成小颗粒原料,然后按照合金的重量配比进行配料后混合,然后经过真空烧结成型。
但是在传统的小颗粒状合金生产用的原材料在进行混合时,同种原料的小颗粒原料容易在水的作用下结合成整体,不利于盒中原料的混合均匀,并且由于各种原料的混合体积大小差不多,但密度不等,导致体积大小差不多的原料在重量上由区别,在进行传统的搅拌混合时,重量较大的颗粒状原料容易向下聚集,造成混料不均匀,影响合金的生产,并且由于合金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一般都为金属材料,重量较大,较多的各种原料混合后不容易进行搅拌混合。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高强度合金材料生产用混料机,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合金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可以对生产硬质合金的原料进行定量配比进行混料,一次性进行搅拌混混合的原料数量不大,方便充分混合,不容易出现不同重量的原料发生明显的分层现象,使得后续硬质合金的生产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合金材料生产用混料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腔设置有上方的原料仓和下方的混料仓,所述机体的顶部位于每组原料仓的上方均设置有进料口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伸入原料仓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设置有散料叶,所述原料仓与混料仓之间均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上均设置有电磁闸阀,所述机体的右侧壁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左侧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伸入混料仓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料框,所述基座的左侧壁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右侧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设置有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基座与料框之间设置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在料框中无原料下读数校零。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称重传感器测出加入料框中各原料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内壁设置有向内凸出的内凸出环,所述料框的外边缘侧壁与顶部与基座的内腔侧壁和内凸出环底部相接,所述料框的顶部内壁伸出基座的内凸出环。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料框的位置限定在基座的内凸出环的底部,并且通过轮廓限位防止料框发生位置变化。
优选的,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料框的上方,所述搅拌叶位于低点位时底部伸入贴近料框的槽体底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得搅拌叶可以对料框中的混合原料进行充分混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采用步进式伺服电机,且第二电机作用于第二转轴的单次旋转角度为360°。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第二电机的规律步进式旋转,使得料框的开口在朝上、朝下和朝上三个状态进行切换来使料框达到收集原料混合、倒出混合原料和复位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料框的顶部开口之内。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使得通过连通管排出的原料可以全部向下落到料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锡沂钢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锡沂钢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70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