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跨表面生长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6908.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7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余林蔚;袁荣荣;马海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B82Y40/00;G01R33/34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5 | 代理人: | 李奎锋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表面 生长 三维 纳米 螺旋 结构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嵌入式跨表面生长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借助选择性刻蚀和沉积技术,以诱导金属纳米颗粒为引导颗粒,采用热蒸发或EBE方法有效控制引导颗粒的尺寸,采用IPSLS纳米线生长模式制备嵌入式跨表面生长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与上下两端金属电极形成回路,从而完成有效的电路连接;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利用光刻技术在衬底(1)的背面进行图案化处理以留出刻蚀区域,用湿法刻蚀工艺对衬底(1)进行剪薄处理,使得未刻蚀高度保留在2-3μm,然后沉积一层高熔点金属材料作为底电极(4),洗去背部光刻胶,步骤101中所述高熔点金属材料包括Au、Ni、Fe、Pb、Pt或其合金材料;
102、步骤101后,利用光刻技术对衬底(1)的正面进行图案化设计,刻蚀出引导沟道后再进行二次光刻,留下平面圆柱体光刻胶阵列;
103、步骤102后,淀积与底电极(4)同种或不同种高熔点金属层作为顶电极(2),洗去光刻胶;以上表面高熔点金属层为掩膜,通过刻蚀工艺对硅衬底进行循环刻蚀,得到具有侧壁沟道的圆柱阱结构,并对整个衬底进行氧化处理;
104、步骤103后,在衬底上表面高熔点金属层局部区域图案化沉积金属诱导材料,将样品的残胶洗净后转移到PECD腔室中,覆盖一层非晶前驱体层;
105、以诱导金属纳米颗粒为金属引导催化颗粒形成催化颗粒区(5),通过平面纳米线(IPSLS)生长技术获得沿着圆柱阱侧壁生长的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3);
106、将上下两电极分别与电源正负极进行连接,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3)与上下两端金属电极形成回路,从而完成有效的电路连接,实现电流回路;
步骤105中所述平面纳米线(IPSLS)生长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氢等离子体除去催化颗粒区(5)的金属引导颗粒表面的氧化层形成金属催化液滴,然后沉积一定厚度的非晶前驱体薄膜,接着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退火生长纳米线,最后利用氢等离子体去除残余非晶前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跨表面生长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1)指可以被不同刻蚀方法刻蚀的材料,包括硅衬底、SOI衬底、石英片、柔性叠层衬底,SiNx/SiO 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跨表面生长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中所述的刻蚀工艺包括对衬底(1)进行ICP-BOSCH工艺刻蚀和对叠层衬底(1)进行选择性湿法刻蚀,最终都得到带有平行沟道的圆柱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跨表面生长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3中所述圆柱阱结构是以可作为电极使用的金属为掩模,作为电学连接的基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跨表面生长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5中所述金属诱导纳米颗粒包括In、Sn、Bi、Ga、Fe、Au或其合金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跨表面生长三维纳米线螺旋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6中所述将上下两电极分别与电源正负极进行连接,包括在电路中串联上合适大小的电阻,防止电路发生短路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69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