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和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6659.5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1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陆诗建;赵东亚;高守礼;白宏山;陈坤;王家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F22B1/18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杨娜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再生 塔顶 余热 回收 系统 工艺 | ||
1.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再生塔(1)、蒸发器(3)、发生器(4)、气液分离器(6)、吸收器(9)、冷凝器(10)、水包(12)、气水分离器(14)、调压阀(15)、溶液煮沸器(17);
再生塔(1)顶部的再生气出口(2)通过管道连通到气液分离器(6),再生气出口(2)与气液分离器(6)之间依次设有蒸发器(3)、发生器(4);蒸发器(3)分别用管道经过冷剂泵(11)连通冷凝器(10)底部、用管道连通吸收器(9)顶部;发生器(4)内有溴化锂水溶液,发生器(4)与冷凝器(10)共用一个空仓,内部用两张隔板隔成“之”字形流道,发生器(4)下部通过管道经溶液增压泵(7)连通气水分离器(14);而发生器(4)上部通过管道经喷淋泵(13)连通吸收器(9)底部;吸收器(9)内设置有水包(12),水包(12)上部和下部分别用管道连通气水分离器(14);气水分离器(14)通过煮沸器外部蒸汽管线(16)连通溶液煮沸器(17),煮沸器外部蒸汽管线(16)上设有调压阀(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器(5),再生气出口(2)出来的管线经风冷器(5)连通气液分离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10)内设置循环水管线(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包(12)下部的管道设有补水孔(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溶液热交换器(8),发生器(4)下部管道依次经过溶液增压泵(7)、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气水分离器(14),而发生器(4)上部通过管道依次经溶液热交换器(8)、喷淋泵(13)连通吸收器(9)底部。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的余热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再生塔(1)内解析出的塔顶再生气通过再生气出口(2)首先经过蒸发器(3)与水进行换热,然后经过发生器(4)与溴化锂水溶液进行换热;换热后的再生气进入风冷器(5)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再生气进入气液分离器(6)进行气液分离器,分离后得到产品气CO2;
发生器(4)内的溴化锂水溶液受到由再生气出口流出的再生气加热后,溶液中的水不断汽化;随着水的不断汽化,发生器(4)内的溴化锂水溶液浓度不断升高,经过底部溶液泵(7)增压,然后经过溶液热交换器(8)换热后进入吸收器(9);发生器(4)内溴化锂水溶液产生的水蒸气进入冷凝器(10)利用循环水换热冷凝,其中,冷凝水由冷剂泵(11)输送至蒸发器(3)进行循环;
蒸发器(3)内的水在气化过程中大量吸收再生气的热量,在此过程中,蒸发器(3)内产生的水蒸气进入吸收器(9),被吸收器(9)内的浓溴化锂水溶液吸收并放出大量的热,加热吸收器(9)内的水包(12),形成高温蒸汽;同时吸收器(9)内的溴化锂溶液由喷淋泵(13)经溶液热交换器(8)后送回发生器(4);
水包(12)内产生的高温蒸汽进入气水分离器(14)气液分离后,经过调压阀(15)后汇入煮沸器外部蒸汽管线(16),用于溶液煮沸器(17)内溶液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再生塔顶余热回收系统的余热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压阀(15)调整蒸汽压力到0.3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66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