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ICTS天线的极化动态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5916.3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鲁严;黄季甫;尤阳;尤清春;刘祥;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27 | 分类号: | H01Q1/27;H01Q3/08;H01Q15/2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周珏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icts 天线 极化 动态 匹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ICTS天线的极化动态匹配方法,其计算地理坐标系下VICTS天线对星的理论对星角,并转换得到载体坐标系下VICTS天线的理论对星角;根据载体坐标系下的理论方位角和理论俯仰角,使VICTS天线的波束指向载体坐标系下VICTS天线对星的理论方位角和理论俯仰角所对应的位置,再采用变步长十字扫描,对VICTS天线对星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进行调整;对VICTS天线的辐射盘进行定位,获取切向节方向,再参照载体坐标系下的理论极化角,得到VICTS天线的极化盘的转动角度;极化盘按转动角度转动后隔离移动载体的姿态变化,对VICTS天线对星的极化角进行实时动态补偿;优点是其通过卫星的信标AGC值极大地缩小了极化累积误差,实现了VICTS天线在移动载体姿态动态变换中保持极化动态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中通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VICTS(可变倾角连续断面节阵列)天线的极化动态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VICTS天线是一种新型的超低轮廓天线,VICTS天线从下到上由三层非接触式圆盘旋转部件组成,分别为馈电网络层(即馈电盘)、辐射层(即辐射盘)、圆极化控制层(即极化盘)。馈电网络层和辐射层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VICTS天线的波束的方位角和俯仰角,通过转动馈电网络层和辐射层可以实现波束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指向,同时旋转圆极化控制层可以实现极化方式的切换,这样通过伺服系统精准控制VICTS天线的三层结构的相对旋转,即可实现与卫星的实时通信。
VICTS天线主要应用于动中通技术,动中通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保持安装在移动载体上的VICTS天线对卫星波束的实时跟踪,VICTS天线对卫星波束的实时跟踪可以分为波束指向跟踪与极化跟踪。波束指向跟踪保证移动载体在移动过程中VICTS天线的波束的指向与卫星波束能够实时对准;极化跟踪保证VICTS天线的极化与卫星的极化实时匹配,当VICTS天线的极化与卫星的极化失配时,VICTS天线只能接收来自卫星发射的部分能量,因而造成通信质量的下降,甚至通信的中断,因此研究动中通的极化匹配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
VICTS天线对极化角的调整与传统天线有着明显的区别,VICTS天线的馈源结构是固定的,因此不能通过调整馈源波导口的角度来调整极化角,VICTS天线的极化方向是由其辐射层的切向节方向决定,因此需要根据波束极化与旋转结构中线栅指向的关系来调整VICTS天线的极化方向。传统的极化方向调整方式是开环的,动中通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极化误差会随着动中通系统的运行慢慢累积,因而不能满足VICTS天线极化匹配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VICTS天线的极化动态匹配方法,其通过实时监测卫星的信标AGC值来动态调整极化角,极大地缩小了极化累积误差,实现了VICTS天线在移动载体姿态动态变换中保持极化动态匹配,且极化匹配响应迅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VICTS天线的极化动态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安装于移动载体上的动中通系统上电,动中通系统上电后驱动VICTS天线的馈电盘、辐射盘、极化盘复位归零;使动中通系统中的信标接收机实时获得卫星的信标AGC值,并对实时获得的卫星的信标AGC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实时获得的卫星的信标AGC值的归一化值;
步骤2:计算地理坐标系下VICTS天线对星的理论对星角,其由地理坐标系下VICTS天线对星的理论方位角、理论俯仰角和理论极化角构成;
步骤3:获取移动载体在其当前所在位置下的姿态角,其包含横滚角、偏航角和俯仰角;然后根据移动载体在其当前所在位置下的姿态角,计算地理坐标系与载体坐标系的坐标转换矩阵,记为再根据对地理坐标系下VICTS天线的理论对星角进行转换,得到载体坐标系下VICTS天线的理论对星角,其由载体坐标系下VICTS天线对星的理论方位角、理论俯仰角和理论极化角构成;其中,n表示地理坐标系,b表示载体坐标系,的维数为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59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电流测量精度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压连接器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