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净味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5851.2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子豪;何唯平;赵普;郑志华;高云龙;潘鑫;张琼之;罗昆祥;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市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53/02;C08L21/00;C08K5/01;C08K5/101;C08K5/3435;C08K5/05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兴华粤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45 | 代理人: | 吴剑锋 |
地址: | 517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沥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净味沥青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组份及重量份制成:沥青98‑99份;气味抑制剂0.1‑1份;界面活性剂0.5‑1份;所述的气味抑制剂由芳烃油、自由基捕捉剂和羧酸酯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环保净味沥青的制备方法,通过环保组分自由基捕捉剂及羧酸酯类化合物复配芳烃油从源头对沥青中易挥发的活性氧等自由基进行反应,减少沥青烟气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净味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加热沥青以制取沥青产品的过程及加热沥青用以铺设道路、修补房屋或作防腐涂料的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危害人们的健康。
烟气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包括碳环烃、环烃衍生物及其它化合物,有不少对人身健康有危害作用,沥青烟含有苯并芘、苯并蒽、咔唑等多种多环芳烃类物质”,且大多是致癌和强致癌物质,粒径多在0.1~1.0μm之间,最小的仅0.01μm,最大的约为10.0μm,尤其是以3,4-苯并芘为代表的多种致癌物质。其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是附着在8um以下的飘尘上,通过呼吸道被吸人体内。因此,对沥青烟气进行净化治理,使排放满足大气环境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现阶段沥青烟气的处理多采用添加烟气净化装置,如吸收净化法是利用废气中各混合组分在选定的吸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者某种组分与吸收剂中活性组分发生反应,达到净化废气;还有吸附净化法是用多孔固体(吸附滤料)将流体(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积聚或凝缩在表面,达到分离目的的操作;但这些烟气处理设备前期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只能针对治理沥青生产过程中烟气收集,降低排放,而无法避免在后续沥青施工应用中沥青烟气的再次排放。
CN108276783A提供一种净味沥青组合物,由以下组份及重量份制成:沥青98~99份;气味抑制剂0.2~2份;界面活性剂0.2~1份;所述的气味抑制剂由占重量百分比40%~80%的醛类化合物和占重量百分比20%~60%的羧酸酯类化合物组成,但其中含有醛类化合物对人体本身具有刺激性,由于高温挥发对施工人员造成一定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面所述的缺陷,提供一种环保净味沥青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环保组分自由基捕捉剂及羧酸酯类化合物复配芳烃油从源头对沥青中易挥发的活性氧等自由基进行反应,减少沥青烟气的产生。
为了解决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净味沥青,由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
沥青98-99份;
气味抑制剂0.1-1份;
界面活性剂0.5-1份;
所述的气味抑制剂由芳烃油、羧酸酯类化合物和自由基捕捉剂组成。
优选的,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橡胶改性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天然沥青、焦油沥青中及彩色沥青结合料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羧酸酯类化合物乙酸乙基苯酯、苯甲酸乙酯、己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羧酸酯类化合物为乙酸乙基苯酯、苯甲酸乙酯、己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自由基捕捉剂为异丙醇、叔丁醇、四甲基哌啶的一种或者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环保净味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I)准确称取98-99份沥青加热至140-150℃,在150r/min转速搅拌下加入0.5-1份界面活性剂,搅拌20min;
(II)将步骤(I)得到的混合物升温至160-170℃,在150r/min转速搅拌下加入0.2-1份气味抑制剂,搅拌15min,即制备得到环保净味沥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市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源市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5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