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三代卫星短报文传输文件的方法及通信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5553.3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5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志强;张兴龙;王勇;杨照;苏亮;贾东宁;谭华;吕梦嘉;张澜;刘晓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7 | 代理人: | 潘晋祥 |
地址: | 266237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北斗 卫星 报文 传输 文件 方法 通信 终端 | ||
1.一种基于北斗三代卫星短报文传输文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封装北斗三代短报文通信协议栈;
S2:基于协议栈设计应答机制,实现接收端与发送端同步;
S3:发送端确认短报文服务类型,将文件分割成多个数据块并进行发送;
S4:接收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数据块,实行接收排序机制对原始文件进行还原;
其中,S1的步骤包括:
发送端对待发送文件进行解析获取对应文件的文件属性,通过定义文件属性结构体,将上述文件属性进行封装;
S2的步骤包括:
发送端将封装后的发送文件按照北斗格式转换成北斗短报文格式进行编码,并组成数据包,将此数据包作为SYN同步包进行发送,同时发送端启动定时器;其中,所述SYN同步包中包括文件名称、文件后缀和发送包数量;
接收端在收到SYN同步包后,进行格式解析,获取SYN同步包中需要接收的数据包的格式、文件名称以及文件格式,同时启动接收线程等待接收数据包,并向发送端发送ACK确认包;如果发送端收到ACK确认包,则进行S3步骤;如果发送端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接收端返回ACK确认包,则再次发送SYN同步包;
S3的步骤包括:
S31:按照发送端设备的所在区域,确定北斗三代卫星的短报文服务类型,并根据短报文服务类型将待发送文件进行分割;
S32:把上述分割得到的一数据块放入发送队列,进行发送,等待接收端的ACK确认,同时启动定时器,在一分钟内如果未收到ACK确认,则对本数据块进行重新发送,若正常接收ACK确认,则直接对S31中分割的下一数据块进行发送;
S4的步骤包括:
S41:接收端接收到一数据块后,根据数据块的ID进行排队,如果已经接收则直接丢弃,同时发送ACK确认消息,否则根据接收的数据块的ID进行排队,同时发送ACK确认消息;
S42:在接收到最后一数据块并发送ACK确认消息之后,接收端根据接收的SYN同步包内的文件名称和文件格式,创建对应文件,同时将接收队列中的数据块,按照ID号的顺序写入创建的文件中并停止接收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三代卫星短报文传输文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1中所述短报文服务类型若为GSMC,则将文件分割成70字节;若为RSMC,则将文件分割成1750字节。
3.一种基于北斗三代卫星短报文的通信终端,实施上述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模块,协调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或指令交互;
通信控制逻辑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通信控制逻辑模块封装北斗三代短报文通信协议栈;
指令交互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指令交互模块实现本通信终端与远程控制中心进行指令交互;
设备位置/时间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设备位置/时间模块将获得的自身位置及时间信息传送给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位置信息确定短报文服务类型;
北斗三代收/发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控制逻辑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北斗三代收/发模块进行北斗三代卫星短报文的GSMC或RSMC信息的接收或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北斗三代卫星短报文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状态数据收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状态数据收集模块采集本通信终端自身运行过程中各个状态数据并传输给所述主控模块;
海洋数据采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海洋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海洋数据汇集到所述主控模块,并由主控模块进行后续逻辑处理;
存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控制所述存储模块存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
供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该供电模块为通信终端的各个模块提供不同的工作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北斗三代卫星短报文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海洋数据采集模块设置于海洋观测设备或船载设备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未经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55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