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5332.6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8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宋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岐奥丰医疗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A61K9/48;A61P29/00;A61P19/02;A61P19/08;A61P21/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刘云艳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祛风 除湿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麻黄40‑60g,独活35‑55g,醋乳香30‑50g,羌活35‑55g,桂枝35‑55g,千年健30‑50g,醋制没药30‑50g,木瓜30‑50g,盐杜仲35‑55g,茯苓20‑40g,炙甘草20‑40g,本药剂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症,症见筋骨、肌肉、关节麻木,酸痛,屈伸不利,苔白,脉弦等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素体脾肾虚弱,水湿未化,寒湿内阻,复感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通,则生疼痛、麻木诸症。湿性重浊,寒性收引,故肢体拘挛、屈伸不利。本病脾肾虚弱为本,风寒湿邪为标,且本缓而标急,故以治标为主,祛风散寒除湿兼以燥湿补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麻黄40-60g,独活35-55g,醋乳香30-50g,羌活35-55g,桂枝35-55g,千年健30-50g,醋制没药30-50g,木瓜30-50g,盐杜仲35-55g,茯苓20-40g,炙甘草20-40g。
进一步方案
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麻黄45-55g,独活40-50g,醋乳香35-45g,羌活40-50g,桂枝40-50g,千年健35-45g,醋制没药35-45g,木瓜35-45g,盐杜仲40-50g,茯苓25-35g,炙甘草25-35g。
进一步方案
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麻黄50g,独活45g,醋乳香40g,羌活45g,桂枝45g,千年健40g,醋制没药40g,木瓜40g,盐杜仲45g,茯苓30g,炙甘草30g。
进一步方案
采用按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原料和下述步骤:
(1)取制备原料各药,挑选,去杂质,按制备原料各药的重量份数称取,将麻黄、独活、羌活、桂枝、乳香、没药于60℃鼓风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100目,备用;
(2)按制备原料各药的重量份数称取千年键、木瓜、盐杜仲、茯苓、炙甘草,混合加8倍量水煎先浸泡30分钟,开始第一次煎煮2小时后倒出煎液,再次煎煮1.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减压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然后备用;
(3)加入上述药物细粉,混匀,于60℃鼓风干燥,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后用乙醇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装瓶,即得。
进一步方案
所述步骤(2)中减压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中的压强条件为:-0.08~-0.09MPa,60℃~7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
1、本药剂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症,症见筋骨、肌肉、关节麻木,酸痛,屈伸不利,苔白,脉弦等症。
2、本药剂中麻黄发汗除湿,为君药;羌活、独活、千年健、木瓜助君药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共为臣药;桂枝通经温阳发汗以除湿,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杜仲祛风湿补肝肾,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寒止痛之功,则痛、麻、屈伸不利等症除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祛风除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岐奥丰医疗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岐奥丰医疗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53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海绵钛产品包装生产装置及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方便更换扫帚的扫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