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设防波浪面摩擦耗能型减震支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84896.8 | 申请日: | 202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段浩杰;庞于涛;陈启维;陶复旭;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101/30;E01D101/34;E01D101/4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曹雄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设防 波浪 摩擦 耗能 减震 支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设防波浪面摩擦耗能型减震支座,在上连接钢板的四角布置四根记忆合金索连接下连接钢板,在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内侧各粘接一个聚四氟乙烯板,在聚四氟乙烯板中间布置上支座钢板和下支座钢板,上支座钢板和下支座钢板的接触面为波浪面,用于实现正负刚度的转换。在上连接钢板的四边中间位置各连接一个三连杆机构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上支座钢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该多级设防波浪面摩擦耗能型减震支座的回复力,减小震后结构的残余位移,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减震耗能效率,可以在地震中对建筑结构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抗震及地震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级设防波浪面摩擦耗能型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的发展也是与飞猛进。近年来,由于地震频发,桥梁落梁的工程现象引起了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而桥梁支座是桥梁的重要部位,它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因此,如何使得桥梁在地震中屹立不倒称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桥梁抗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设置减震隔震支座。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
目前所用的隔震支座有隔震橡胶支座、夹层橡胶垫等。对于叠层橡胶支座来说,其耐久性和耐火性能较差。支座在不断承受竖向荷载或收到外界因素如温度变换、空气氧化或者风荷载下桥梁的微小震动作用下,常常发生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复能力大、负刚度能力强、减震耗能效果好的多级设防波浪面摩擦耗能型减震支座,克服了现有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剪切能力不足的缺点,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索可以在支座上部发生横向位移后储存应变能,从而约束上部结构的位移,防止出现落梁的情况。该支座在上下底板间设置形状记忆合金索之外,还在上连接板的中部设置三连杆装置,来带动两者的相对位移摩擦耗能,以此提高桥梁结构减震的效率。该多级设防陨石坑摩擦耗能型支座主要包括:上连接钢板、上聚四氟乙烯板、三连杆构件、上支座钢板、波浪面、下支座钢板、下聚四氟乙烯板、形状记忆合金索、下连接钢板和铆钉;
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上下平行设置,上连接钢板与下连接钢板通过若干形状记忆合金索固定连接;每个形状记忆合金索的一端连接上连接钢板,另一端连接下连接钢板,用于固定上连接钢板和下连接钢板;在下连接钢板上表面放置有下聚四氟乙烯板,聚四氟乙烯板上表面粘接下支座钢板,下支座钢板上表面与上支座钢板下表面均为凹凸不平的均匀布置的面且呈镜面对称,该下支座钢板上表面与上支座钢板下表面接触后的接触面为波浪面,该下支座钢板上表面与上支座钢板下表面中间通过铆钉固定,使得下支座钢板与上支座钢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上支座钢板上表面粘接上聚四氟乙烯板,上聚四氟乙烯板上方放置上连接钢板;上连接钢板与上支座钢板通过若干三连杆构件连接,所述三连杆构件一端锚固于上连接钢板,另一端锚固于上支座钢板,用于实现上连接钢板与上聚四氟乙烯板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增加连接钢板与上聚四氟乙烯板之间的摩擦耗能。
进一步地,所述波浪面用于实现该多级设防波浪面摩擦耗能型减震支座的正负刚度的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钢板的四边中间位置处均连接三连杆构件的一端,三连杆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上支座钢板的任一可达到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钢板与下连接钢板通过8根形状记忆合金索连接,相邻2根形状记忆合金索的一端均连接于上连接板的同一角,相邻2根形状记忆合金索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下连接钢板的同一边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钢板与下连接钢板上均预留有第一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若干形状记忆合金索。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钢板与下连接钢板上均预留有第二螺栓孔,用于通过螺栓将该多级设防波浪面摩擦耗能型减震支座连接于桥梁主梁和桥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48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