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乔灌草组合改良封闭灌区盐碱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2701.6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荣;冯会;张晓博;赵春海;李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17/00;A01B79/02;C05G3/80;C05F11/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25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乔灌草 组合 改良 封闭 灌区 盐碱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乔灌草组合改良封闭灌区盐碱地方法,具体涉及盐碱地改良领域,按照下述种植步骤进行:灌区土地翻整、乔、灌、草分区种植、秸秆还田和多年种植。本发明通过乔、灌、草分区种植及种植前的土地翻整及种植后的秸秆还田,可在种植前将盐碱地表面的析出盐渍与深度土壤进行翻整,使整块土地高度平整,一方面避免土壤中的金属盐和碱性跟随水聚集到低洼处,造成低洼盐碱地排水不畅,蒸发强烈,水文地质条件的恶化,另一方面可保证水位,避免部分水位过深造成高度较低的草本作物的死苗;草本作物成熟后收取,将秸秆就地掩埋,沤制成有机肥,从而改善土壤的酸碱性,进一步的改善盐碱效果,联系多年种植后可改善盐碱地的盐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乔灌草组合改良封闭灌区盐碱地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土壤质地和地下水、河流和海水的影响和耕作管理的不当。
在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中,最佳的方法莫过于农业技术改良,采取该方式可有效的改良盐碱地的盐渍化,从而逐渐改良区域性的盐碱地问题,但现有的农作物种植改造方案没有一个有效的完整方案,这样就造成在实际改良过程中的改良周期过长或改良效果不佳的问题,无法达到对封闭灌区盐碱地的快速改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乔灌草组合改良封闭灌区盐碱地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有效的对封闭灌区盐碱地间改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乔灌草组合改良封闭灌区盐碱地方法,按照下述种植步骤进行:
S1、灌区土地翻整:使用旋耕机对盐碱地进行旋耕,旋耕深度设置为30-40公分,随后再通过旋耕机对旋耕后的土地进行整平,整平后的高度差不大于10公分;
S2、乔、灌、草分区种植;
S2.1、乔木种植:选取耐盐碱的乔木树苗种植在步骤S1整平后的土地进行中心线单趟种植,相邻乔木树苗种植间距不低于3.5m;
S2.2、灌木种植:选取耐盐碱的灌木树苗平行种植在步骤S2.1中种植的乔木两侧,且灌木丛与乔木树苗种植间距不低于6m;
S2.3、草本作物种植:在灌木与乔木之间的空白区域种植一年一熟的耐盐碱的草本作物,且草本作物种植区域与灌木种植、乔木种植保留50-80cm的空白区;
S3、秸秆还田:待步骤S2.3种植的草本作物种成熟后对植物果实收取,秸秆采用翻耕入土的方式就地回土掩埋,沤制有机肥;
S4、多年种植:按照步骤S1→S2.3→S3的方式,连续耕种5-8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旋耕方式应位纵横多次进行,确保无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对待改良的盐碱地进行反复深耕,使土壤尽可能的细,可增强土壤渗透性能,加速盐分淋洗,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1中乔木树苗选用梨树、杂交杨和枣树中的任意一种,梨树、杂交杨和枣树均作为耐涝、耐盐碱性的乔木,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能力也很强,可正常存活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职业学院,未经滨州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27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