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9366.4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1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郭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新开元建设有限公司;曹志军;吕新刚;张永胜 |
主分类号: | B02C1/00 | 分类号: | B02C1/00;B02C23/00;B02C23/14;B03C1/02;B07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莉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节能 废弃物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工作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支撑板设有下料组件,工作台上设有移动组件,第一顶板上设有电磁铁组件,第二顶板上设有液压伸缩杆和压板,本发明通过向移动框中添加建筑废料,通过液压伸缩杆和压板使建筑废料粉碎,通过移动组件带动粉碎后的物料移动至下料区,通过电磁铁组件吸附除杂;物料在粉碎区和下料区间歇的往复移动,每经过一次电磁铁吸附除杂后回到粉碎区,压板的下极限位置向下调整,逐步将物料完全粉碎,并且多次进行吸附除杂,使物料中较大且不易被粉碎的铁质零件等能够及时从物料中除去,避免其对粉碎部件造成损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废弃物,即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建筑垃圾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1/3以上。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在郊区,坑塘沟渠多是建筑垃圾的首选堆放地,这不仅降低了对水体的调蓄能力,也将导致地表排水和泄洪能力的降低。
为了节能环保,可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
其中,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等废弃物中,通过还掺杂有铁质零部件等,例如铁钉或其他铁质的连接件等,较大的铁质杂物通常在前期直接分拣出,但是一些零件是直接与混凝土和砖石连接在一起的,不易找出分拣。
在混凝土和砖石等较大块物料进行处理时,通常采用液压伸缩杆和压板等结构对其进行压力粉碎,以便后续进行进一步的粉碎处理;当通过粉碎结构对混凝土和砖石进行粉碎时,位于混凝土和砖石中的铁质杂物随着混凝土和砖石的粉碎,逐渐脱离下来,但是这些铁质杂物不易被粉碎,在废弃物由较大块粉碎成较小的过程中,杂物始终与混凝土等混在一起,不能及时除去,容易对压板等粉碎结构造成损伤。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节能废弃物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和工作台,底座的顶面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竖直的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的顶端分别与工作台的底面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下料组件,且底座上对应下料组件的位置设有收集框;
工作台的顶面中间设有滑槽,且滑槽中设有移动组件,滑槽的底面左侧设为粉碎区,底面右侧设为下料区,下料区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筛孔,且工作台的底面对应下料区固定有集料斗;
工作台的上方对应粉碎区设有第二顶板,对应下料区设有第一顶板,且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一顶板上设有电磁铁组件,第二顶板上设有液压伸缩杆,且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新开元建设有限公司;曹志军;吕新刚;张永胜,未经内蒙古新开元建设有限公司;曹志军;吕新刚;张永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93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