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9300.5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熊晶;余占江;陈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7;G01N33/58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毛洪梅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聚体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试剂盒,具体涉及D‑二聚体检测领域;包括复合酶液、偶联液、保护液、生物素标记的D‑二聚体单抗、化学发光底物、标准品稀释液、洗涤液和反应管;把反应管,每孔加入40微升的偶联液,然后室温条件下孵育25min,用清洗液清洗反应管5次,清洗时间为每次10min;再将反应管每孔加入150微升的生物素标记的D‑二聚体单抗,偶联温度为30摄氏度,偶联时间为2h,再用清洗液清洗反应管5次,清洗时间为每次10min;再把反应管的每孔加入80微升的保护液处于通风处风干即可;本发明可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D-二聚体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血液中有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经过活化和水解,产生特异的降解产物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正常人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系统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能正常进行。纤溶系统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而凝血系统在外伤或血管受损的情况下,形成血栓以防止血液从损伤的血管中流失。但是在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溶栓),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因此,D-二聚体质量浓度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二聚体检测其灵敏度和检测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试剂盒,可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灵敏度。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D-二聚体检测的试剂盒,包括复合酶液、偶联液、保护液、生物素标记的D-二聚体单抗、化学发光底物、标准品稀释液、洗涤液和反应管;把反应管,每孔加入 40微升的偶联液,然后室温条件下孵育25min,用清洗液清洗反应管5次,清洗时间为每次10min;再将反应管每孔加入150微升的生物素标记的D-二聚体单抗,偶联温度为 30摄氏度,偶联时间为2h,再用清洗液清洗反应管5次,清洗时间为每次10min;再把反应管的每孔加入80微升的保护液处于通风处风干即可。
优选的,生物素标记的D-二聚体单抗由10毫摩尔每升的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2.0μg/mL的D-二聚体抗体、质量分数为0.03%的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质量分数为1.2%的蔗糖、质量分数为0.5%的甘油、质量分数为0.02%的二氧化硅消光剂组成。
优选的,2.0μg/mL的D-二聚体抗体通过D-二聚体抗体加入60微升复合酶液,其中酶切温度38℃,酶切过程时间3h。
优选的,清洗液由20毫升的pH=7.0的磷酸盐缓冲液、质量分数为0.03%的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组成。
优选的,复合酶液是由胰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组成,胰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的质量比例为0.6∶0.09。
优选的,偶联液采用2毫摩尔每升的N,N’-羰基二咪唑的醇溶液;保护液采用质量分数为55%的甘油-磷酸盐缓冲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把反应管,每孔加入40微升的偶联液,然后室温条件下孵育25min,用清洗液清洗反应管5次,清洗时间为每次10min;再将反应管每孔加入150微升的生物素标记的D-二聚体单抗,偶联温度为30摄氏度,偶联时间为2h,再用清洗液清洗反应管5 次,清洗时间为每次10min;再把反应管的每孔加入80微升的保护液处于通风处风干;本产品不仅灵敏度搞,且操作方便简单,缩短了操作时间,不需要利用价值不菲的仪器,成本低,且具有较高的抵抗能力,抗干扰能力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9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