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9253.4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2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峰;张舟云;陈雷;肖旭东;温小伟;张冀;张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23/00 | 分类号: | H02P23/00;H02P25/16;H05K7/20;H02M1/44;H02G3/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申丹宁 |
| 地址: | 2018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车用高 功率密度 电机 控制器 | ||
1.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碳化硅功率模块(19)、散热器(20)、PCBA板(24)、薄膜电容(2),所述碳化硅功率模块(19)被夹紧固定在片状结构的多个散热器(20)之间;所述碳化硅功率模块(19)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CBA板(24)连接,所述碳化硅功率模块(19)的正、负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薄膜电容(2)的正、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碳化硅功率模块(19)的三相输出端与第一三相输出极板(18)连接,所述第一三相输出极板(18)与第二三相输出极板(14)连接,所述薄膜电容(2)的正、负输入端分别连接正极板(9)和负极板组件,所述正极板(9)的输入端、负极板组件的输入端与整车端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母线磁环支座(3)和三相磁环支座(16),所述薄膜电容(2)的正、负输出端穿过所述母线磁环支座(3)与所述碳化硅功率模块(19)的正、负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三相输出极板(18)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三相磁环支座(16)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磁环支座(16)上设有电流传感器(15),所述第二三相输出极板(14)通过三相支座(13)设置在箱体(1)内,所述第二三相输出极板(14)穿过电流传感器(15)、三相磁环支座(16)与所述第一三相输出极板(1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磁环支座(16)和母线磁环支座(3)内均设有环形凹槽,且中心位置处设有腰形贯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磁环支座(3)和三相磁环支座(16)内部均灌封有磁环,所述磁环安放在支座中心的环形凹槽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9)的输入端通过母线支座(10)固定在箱体(1)内,所述正极板(9)的输出端固定在母线磁环支座(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板组件包括第一负极板(4)、第二负极板(5)、第一继电器(6)、第二继电器(7)和第三负极板(8),所述第一负极板(4)和第二负极板(5)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6)和第二继电器(7)的输出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负极板(4)和第二负极板(5)的输出端均与所述薄膜电容(2)的负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三负极板(8)的输入端固定在母线支座(10)上,所述第三负极板(8)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6)和第二继电器(7)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三负极板(8)的输入端与整车端电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负极板(8)的输出端呈分叉结构,分别与第一继电器(6)和第二继电器(7)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置有水槽(1-1),所述碳化硅功率模块(19)和散热器(20)设置在所述水槽(1-1)中,所述水槽(1-1)接有伸出箱体(1)的进水管(23)和出水管(27),所述水槽(1-1)的开口内侧周边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上通过搅拌摩擦焊固定设有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高功率密度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底侧设有PTC插件(26)和多个金属电缆防水接头(25),所述金属电缆防水接头(25)内部穿有电机端和整车端高压线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电驱动有限公司;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电驱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92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模拾音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手持激光信号照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