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9114.1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波;王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舟救生装备(东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9/11 | 分类号: | B63C9/11;B63C9/125;B63C9/20;B32B27/30;B32B9/00;B32B3/18;B32B1/08;B32B9/04;B32B11/00;B32B33/00;B32B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黄少波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性 多功能 激流 救援 救生衣 使用方法 | ||
1.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包括救援救生衣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救生衣本体(1)的前侧腰部设置有口袋(2),所述救援救生衣本体(1)的前侧且靠近右侧肩部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水照明灯(3),所述救援救生衣本体的前侧且靠近左侧肩部的位置处设置有闪烁灯(4),所述救援救生衣本体(1)的胸口处设置存水组件(5),所述存水组件(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收纳组件(6),所述收纳组件(6)上卷绕有弹性伸缩软管(7),所述弹性伸缩软管(7)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8),所述救援救生衣本体(1)的后侧设置有背包(9);
所述救援救生衣本体(1)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浮力层(11)、保护层(12)、保温层(13)和气囊(14),所述保温层(13)通过碳纤维远红外电发热布制成,所述救援救生衣本体(1)上设置有与气囊(14)连通的充气口,且充气口上设置有堵盖;
所述保护层(12)包括与浮力层(11)连接的第一岩棉层(121),所述第一岩棉层(121)的底部内壁均匀设置有缓冲筒(122),所述缓冲筒(122)的顶部均连接在防火层(123)上,且防火层(123)贴合设置在第一岩棉层(121)上,所述防火层(123)的顶部均匀设置有缓冲组件(124),所述缓冲组件(124)的顶部均连接在第二岩棉层(125)上,所述第二岩棉层(125)贴合设置在第一岩棉层(121)上,且第二岩棉层(125)的顶部与浮力层(11)连接;
所述缓冲筒(122)包括设置在第一岩棉层(121)上的阻燃胶层(1221),所述阻燃胶层(1221)包裹在防水层(1222)上,所述防水层(1222)的内部填充有塑料泡沫层(1223),所述塑料泡沫层(1223)包裹在固定块(1224)上,所述固定块(1224)包括固定环(12241),所述固定环(12241)的内壁均匀活动连接有弧形骨架(12242),所述弧形骨架(12242)上均连接有支撑骨架(12243),所述支撑骨架(12243)远离缓冲筒(122)的一端均连接在固定球(12244)上,所述固定块(1224)的外部均匀设置有弹性片(1225),且弹性片(1225)呈C形结构,相邻背向设置的两组所述弹性片(1225)之间连接有弹性环(1226);
所述缓冲组件(124)包括设置在第二岩棉层(125)上的缓冲弹簧(1241),所述缓冲弹簧(1241)的底部连接在防火层(123)上,所述第二岩棉层(125)的底部铰接有两组结构相同的连接杆(1242),两组所述连接杆(1242)的底部铰接在橡胶球(1243)上,两组所述橡胶球(1243)的相对侧均与弹性条(1244)连接,两组所述橡胶球(1243)的底部均铰接有支撑杆(1245),两组所述支撑杆(1245)的底端均铰接在防火层(1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水组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救援救生衣本体(1)上的存水盒(51),所述存水盒(51)的右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盖体(52),所述存水盒(5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饮水瓶(53),所述弹性伸缩软管(7)的底端与饮水瓶(5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6)包括设置在存水盒(51)上的两组结构相同的支撑板(61),两组所述支撑板(61)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62),所述第一连接块(6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圆杆(63),所述圆杆(63)的两端均设置有挡板(64),所述第一连接块(62)的顶部设置有两组结构相同的螺栓(65),且两组所述螺栓(65)的顶端均延伸至第二连接块(66)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块(62)和第二连接块(66)的相对侧均设置有弧形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9)包括缝合在救援救生衣本体(1)上的包体(91),所述包体(91)上设置有盖布(92),所述包体(91)内从右到座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3)、微控制器(94)和蓄电池(95),所述温度传感器(93)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9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控制器(94)的输出端分别与防水照明灯(3)、闪烁灯(4)和碳纤维远红外电发热布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安全性高的多功能激流救援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按照正常方式将救援救生衣本体(1)穿戴在身上,并将蓄电池(95)上的导线依次与温度传感器(93)、微控制器(94)和碳纤维远红外电发热布连接,同时通过充气口向气囊(14)内充气,使得气囊(14)贴合在人体上,避免与人体留有缝隙,导致水流与人体大面积接触;
S2:救生员进入激流后,通过微控制器(94)启动防水照明灯(3)和闪烁灯(4),使得救援救生衣本体(1)具有照明以及提示救生员所在位置的功能,方便救援,且使得落水者容易发现救生员,可以满足救生员在夜间救援时的使用需求,通过温度传感器(93)检测救生员身体温度,当感觉到较冷的水温后,通过微控制器(94)控制碳纤维远红外电发热布发热,使得温度传递到人体上,使得救生员身体可以保持足够的温度,避免影响救援的固难程度;
S3:在激流中,快速流动的大体积物体冲击到救援救生衣本体1上,使得第二岩棉层(125)移动,进而使得缓冲弹簧(1241)伸缩,可以对大体积物体的冲击力进行首次缓冲,然后两组连接杆(1242)带动两组橡胶球(124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弹性条(1244)伸长,同时橡胶球(1243)挤压第一岩棉层(121)以及相邻的橡胶球(1243)互相挤压,可以对大体积物体的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冲击力使得防火层(123)挤压缓冲筒(122),使得弹性片(1225)压缩,进而使得相互背向设置的C形结构的弹性片(1225)向相对侧凸起,可以对大体积物体的冲击力进行三次缓冲,凸起时会压缩弹性环(1226),可以使弹性环(1226)弹性变形,可以对大体积物体的冲击力进行四次缓冲,通过四次缓冲,可以有效地缓冲掉大体积物体对救生员身体的冲击力,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救生员,使得救生员的救援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S4:救生员在救援时,身体会流失较多的水分,影响救援,拧开密封盖(8),通过吸吮弹性伸缩软管(7),使得饮水瓶(53)内的饮用水被吸进救生员的体内,使得救生员可以及时补充水分,保证了救援工作可以顺利进行,通过设置有饮用水功能,可以满足救生员的使用需求,拧开盖体(52),可以取出饮水瓶(53),向饮水瓶(53)内加水,此时弹性伸缩软管(7)可以在圆杆(63)上转动,不影响取出饮水瓶(53),圆杆(63)在第一连接块(62)和第二连接块(66)之间转动,同时圆杆(63)两端的挡板(64),可以使得圆杆(63)不会脱离,通过螺栓(65)将第一连接块(62)和第二连接块(66)固定住,既方便生产,也不会限制圆杆(63)的半径,而且也可以在第一连接块(62)和第二连接块(66)之间转动,提高了使用时的实用性,通过圆杆(63)转动,可以展开与收纳弹性伸缩软管(7),使得弹性伸缩软管(7)在不使用时,不会影响救生员的救援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舟救生装备(东台)有限公司,未经万舟救生装备(东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91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地下管网安全监测系统
- 下一篇:免电磁干扰线缆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