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钢龙骨墙板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8508.5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1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其林;罗晓群;谭俨珂;喻启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2/76;E04B2/82;E04B1/76;E04F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骨 连接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钢龙骨墙板连接结构,包括轻钢龙骨墙板、上层钢梁、下层钢梁、连接节点一及连接节点二,所述轻钢龙骨墙板上部通过所述连接节点一与所述上层钢梁相连接,所述轻钢龙骨墙板下部通过所述连接节点二与所述下层钢梁相连接,所述连接节点一将所述轻钢龙骨墙板与所述上层钢梁连接形成固定铰支座,所述连接节点二将所述轻钢龙骨墙板与所述下层钢梁连接形成可动铰支座。本发明将轻钢墙体、钢梁、连接底座、定位角钢板、连接角钢板等其他配件结合为一体,提高节点受力性能,简化安装流程,节约节点所占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钢龙骨墙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原有轻钢龙骨墙体节点种类较多,墙体构造不同,所采用的连接方式也通常不同。轻钢墙体虽然轻便,但安装时变形相对较大,这要求了连接节点在安装时可以在变形可能发生的各个方向上有调整的空间,使得节点所需配件占用空间大,安装工序复杂,而对于一些内外饰面一体化的墙板来说,也会影响楼层净高和美观。具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常用的钢结构梁为工字梁,理想的节点安装部位是外腹板凹槽内,但是由于上下翼缘的遮挡,操作空间极小,使安装器械无法伸入,墙板制作误差无法在现场解决。另外,轻钢墙板是分单元制作安装的,接缝处防水要求严格,即墙板侧面不宜作为节点连接部位。综上,导致节点部位需改换至钢梁上下翼缘板与墙面板之间,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在室内操作,不影响吊装器械,安装较为便捷,但这又占用了角部空间,对房间的使用和装饰装修产生不利影响。
2)虽然轻钢龙骨墙板是预制程度较高的墙板形式,但是各个方向的制作误差仍然存在,故而安装时各配件必须能够微调或者直接根据误差现场安装。同时,在墙板投入使用后,空心墙板随骨架温度、老化变形较大,这要求了墙板节点在力学上符合铰接的特性,即能够适应一定程度上的变形。常见的连接节点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设置了较为复杂的调整支座,如《CECS454:2016模块化蒸压加气混凝土轻钢复合保温墙体工程技术规程》中提出的支座式连接,很好的保证了安装过程中的误差调整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但是其支座构造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对于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构成一定障碍,同时其倒扣的角钢与墙板的焊接只有肢尖两条焊缝,对于长期受力不利。
3)现有的轻钢龙骨墙板大多采用冷弯薄壁型钢作为龙骨,其厚度只有3mm左右,常见的连接方式直接将墙板通过龙骨挂在钢梁上,龙骨极易进入塑性而产生较大变形,而使连接发生松动,也有在墙板中专为节点设置一道较强龙骨的方式,但这产生了钢材的浪费,也提高了墙板的自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轻钢龙骨墙板连接节点占用空间大、钢材浪费严重、不够轻量化、连接可靠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轻钢龙骨墙板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轻钢龙骨墙板连接结构,包括轻钢龙骨墙板、上层钢梁、下层钢梁、连接节点一及连接节点二,所述轻钢龙骨墙板上部通过所述连接节点一与所述上层钢梁相连接,所述轻钢龙骨墙板下部通过所述连接节点二与所述下层钢梁相连接,所述连接节点一将所述轻钢龙骨墙板与所述上层钢梁连接形成固定铰支座,所述连接节点二将所述轻钢龙骨墙板与所述下层钢梁连接形成可动铰支座。
本发明提高了节点受力性能,简化安装流程,节约节点所占空间,轻钢龙骨墙板顶端与上层钢梁之家采用节点一连接,达到固定铰支座的效果,轻钢龙骨墙板底端与下层钢梁之间通过节点二连接,达到可动铰支座的效果,形成轻钢龙骨外墙体系,相邻墙板单元的连接节点相对于分缝对称布置。
所述轻钢龙骨墙板包括:
龙骨,作为整体支撑的框架,所述轻钢龙骨墙板的所有面材均与所述龙骨相连并传荷载;
内墙板,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在所述龙骨的内侧;
压型钢板,通过自攻螺钉连接在所述龙骨的外侧并覆盖整个龙骨,提供墙板基本刚度及作为面材附着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8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