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生产用薯类表面清灰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8126.2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8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跃明 |
| 主分类号: | A23N12/00 | 分类号: | A23N12/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2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生产 薯类 表面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清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农业生产用薯类表面清灰装置,针对上述专利中的薯类清洗装置是对薯类进行流水线化清洗模式,只能对薯类进行初步的清洗,对于薯类避免沾染的灰尘无法起到彻底的清洁作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壳体和基座,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圆环形结构的橡胶盘,且橡胶盘的内壁开设有出尘孔,所述橡胶盘位于出尘孔周围的内壁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刷毛,所述壳体的一边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伺服电机。本发明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薯类在壳体内转动,转动的过程中薯类表面的泥土能够在刷毛的作用下被刷除干净,起到良好的清灰效果,能够起到彻底的清洁作用,提高了清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生产用薯类表面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类等,这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块根和块茎,生长在土壤中,具有生长前期和块根膨大期两个生理分期,是宜粮、宜菜、宜饲和宜作工业原料的粮食作物,随着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发展较快,部分领域已居世界领先水平,并正在逐步缩小与其他作物之间的差距,薯类作物因为其长时间长在土壤中,将其挖出来的时候,其表面会沾染泥土,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清灰,防止影响它的销售。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382545U,公开了一种农产品用薯类清洗装置,其结构包括清洗箱、电源导线、第二齿轮、第一轴承座、主动辊轴、第一从动辊轴、第二从动辊轴和清洗机构。
上述专利中的薯类清洗装置是对薯类进行流水线化清洗模式,只能对薯类进行初步的清洗,对于薯类避免沾染的灰尘无法起到彻底的清洁作用。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专利中的薯类清洗装置是对薯类进行流水线化清洗模式,只能对薯类进行初步的清洗,对于薯类避免沾染的灰尘无法起到彻底的清洁作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农业生产用薯类表面清灰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农业生产用薯类表面清灰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壳体和基座,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圆环形结构的橡胶盘,且橡胶盘的内壁开设有出尘孔,所述橡胶盘位于出尘孔周围的内壁均设置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刷毛,所述壳体的一边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四周外壁设置有缓冲管,且缓冲管的内壁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远离缓冲管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远离缓冲管一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刷毛,所述壳体的两边内壁均设置有固定圆盘,且固定圆盘的外表面设置有等距离环形分布的第三刷毛。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外壁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的内壁插接有进料斗。
优选地,所述出尘孔的数量为三十至五十个,且三十至五十个出尘孔等距离环形分布在橡胶盘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外壁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的内壁铰接有弧形结构的下料板。
优选地,所述缓冲管的数量为五至八个,且五至八个缓冲管等距离环形分布在转筒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一吸尘泵,且壳体的另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第二吸尘泵,第一吸尘泵和第二吸尘泵的输出端均套接有出尘头。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的两侧外壁均开设有通孔,第一吸尘泵和第二吸尘泵的输入端均插接在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基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端与壳体的底部外壁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替换成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减震筒,减震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减震杆,减震杆的外壁套接有缓冲弹簧,减震杆远离减震筒的一端与壳体的底部外壁相连接。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跃明,未经李跃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81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