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骨料砌块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7586.3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金宸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光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38/00;C04B18/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帅 |
| 地址: | 213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砌块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再生骨料砌块的制备方法,通过原料选取、原料配比组成、初步主材料混合搅拌、辅助材料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和成型制得再生骨料砌块。本发明的一种再生骨料砌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造成本低,其利用再生骨料代替透水混凝土中的石灰石骨料,将再生混凝土砌块砖粉碎筛选出合适的尺寸,通过工艺方法,制备满足工程要求的透水混凝土,不仅能够解决现有实际中建筑垃圾的急剧增长给环境、资源带来的各项问题,还能够将混凝土砌块砖材料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制备满足实际要求的透水路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再生骨料砌块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在上世纪末开始研究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是一种透气透水、吸声降噪的生态建筑材料,其内部孔隙率在15%-35%,且存在相互连通的大孔洞,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能。透水混凝土采用部分或全部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矿石资源,但对其力学性能有着一定的劣化作用,一般采取掺加细骨料、改性再生粗骨料或者掺加增强剂等方法来改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环保型、节材型建筑材料,符合我国当前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发展需求,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是采用废弃混凝土生产的骨料配制大孔隙具有一定透水功能的生态混凝土。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充分利用了再生混凝土和透水混凝土的功能优势,利用再生骨料可以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处置费用,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混凝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量巨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同时建筑垃圾污染也日益严重。但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率不足一成,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增加了废弃混凝土的高附加值的使用途径,减少成本,同时大大提高了废弃骨料利用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利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制备出来的透水混凝土会出现强度不达标,透水性能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透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且透水性能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骨料砌块的制备方法,通过原料选取、原料配比组成、初步主材料混合搅拌、辅助材料混合搅拌、混合搅拌和成型制得再生骨料砌块。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骨料砌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取:水泥、粉煤灰、再生骨料、木质素磺酸盐、氢氧化钠、秸秆、纤维素醚、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氧化钠溶液;
S2:原料配比组成:50%-60%水泥、10%-15%粉煤灰、20%-30%再生骨料、2%-4%木质素磺酸盐、1%-2%氢氧化钠、5%-8%秸秆、1%-2%纤维素醚和2%-3%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S3:初步主材料混合搅拌:将水泥、再生骨料和粉煤灰通过步骤S2中的配比比重混合,然后加入水进行混合搅拌;
S4:辅助材料混合搅拌:将木质素磺酸盐、氢氧化钠、秸秆、纤维素醚、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和氧化钠溶液通过步骤S2中的配比比重混合,然后加入水进行混合搅拌;
S5:混合搅拌:待步骤S3和S4中的主材料和辅助材料混合搅拌结束后,将两者混合搅拌均匀;
S6:成型:将步骤S5得到的混合物浇筑到模具中,采用静压成型方式在60-70kN的压力下持续施压6-9s,制备得再生骨料砌块。
进一步的,包括步骤S3主材料混合搅拌的时间为10-15min。
进一步的,包括步骤S4辅助材料混合搅拌的时间为5-10min。
进一步的,包括步骤S5中主材料混合物和辅助材料混合物相互混合的时间为30-35min。
进一步的,包括再生骨料为粉碎并筛分得到的粒径为5-10mm的碎石状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光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华光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5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