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数据访问系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7371.1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1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张然;黄韬;刘韵洁;于非;杨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2/24;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项京;丁芸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智能 合约 数据 访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数据访问系统、方法及移动基站,其中系统包括:多个缓存节点和内容提供服务器,以及设置在移动基站的多个缓存与区块链控制器;其中,缓存节点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移动基站的移动边缘缓存节点和至少一个缓存有内容数据的第一用户终端;缓存与区块链控制器接收智能合约部署请求,确定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并生成智能合约描述;获得智能合约地址;目标缓存节点,用于基于智能合约地址获得智能合约描述,并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目标数据;第二用户终端,接收目标数据并向目标缓存节点发送内容传输收据;智能合约执行节点,用于执行智能合约。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能够集中管控与调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缓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数据访问系统、方法及移动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飞速发展,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流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为了有效解决网络流量爆炸的问题,网络缓存被广泛地研究与部署。
现有的网络缓存分享系统为P2P(peer-to-peer,个人对个人)缓存系统,也可以称为对等网络缓存系统,如图1所示,通常包含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 2和用户终端3等多个用户终端和一个调度服务器110,调度服务器中存储有每个用户终端与所缓存的内容的对应关系。例如:当用户终端1需要访问内容时,首先向调度服务器110发送一个访问请求,调度服务器110将缓存待访问内容的用户终端2的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1向缓存有待访问内容的用户终端2支付相应积分,用户终端2获得该积分后,将待访问内容发送给用户终端1。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P2P缓存系统中,用户终端在访问数据时,只需要向缓存有待访问内容的用户终端支付相应积分,缓存有待访问内容的用户终端收到积分后,将待访问内容发送给请求的用户终端。因此,在整个访问过程中,缺少集中的管控与调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数据访问系统、方法及移动基站,以实现能够集中管控与调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数据访问系统,包括:多个缓存节点和内容提供服务器,以及设置在移动基站的多个缓存与区块链控制器;其中,缓存节点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移动基站的移动边缘缓存节点和至少一个缓存有内容数据的第一用户终端;
所述内容提供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包含目标数据标识的数据访问请求;基于预先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数据内容与缓存节点的对应关系,确定否有缓存节点缓存有目标数据;若有,则向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所属的本地基站的缓存与区块链控制器发送智能合约部署请求;
所述缓存与区块链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智能合约部署请求,基于预先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数据内容与缓存节点的对应关系,确定至少一个目标缓存节点,从目标缓存节点中,确定至少一个智能合约执行节点;并生成智能合约描述,将所述智能合约描述发送至所述智能合约执行节点进行存储;获得智能合约地址,并将所述智能合约地址发送至所述内容提供服务器;所述智能合约描述中携带有付款信息,报酬信息,以及智能合约执行节点信息;所述智能合约地址为智能合约描述的链接地址;
所述内容提供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智能合约地址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还用于基于所述区块链或智能合约描述,获得目标缓存节点的标识,并将所述智能合约地址发送至所述目标缓存节点;
所述目标缓存节点,用于基于所述智能合约地址获得所述智能合约描述,并向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目标数据;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进一步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并向所述目标缓存节点发送内容传输收据;
所述目标缓存节点,进一步根据所述智能合约描述中的智能合约执行节点信息,将所述内容传输收据,发送至所述智能合约执行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3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