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式空气能热泵机制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7047.X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2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郭雪虎;杨谁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雪虎 |
主分类号: | F25B49/02 | 分类号: | F25B49/02;F25B30/02;F25B41/00;F25B31/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空气 能热泵 机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空气能热泵机制热的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开机设定;检测对比;阀门控制;动力开启;循环制热,上述热泵制热的过程中所用到的热泵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分别安装有冷凝换热器、保温水箱、液泵、电子膨胀阀、蒸发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本发明通过变速箱连接液泵和压缩机,通过动力循环管路联动换热风扇,减少供电点,降低维护难度,通过电磁三通阀实现动力循环管路和换热循环管路独立工作,降低能耗的同时增加热泵机对余热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空气能热泵机制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热泵技术的提高,热泵能够在消耗较低的电量实现较高的制热效果,因此普遍使用在较大的空间,如温室大棚、超市、楼宇等。
现有的热泵在制热过程中,热泵机组需要对循环液泵、压缩机、换热风扇等多个供电点供电,使得热泵内部线路复杂,造成维护困难,且当热量达到设定温度后,换热风扇和循环液泵同时停止,导致换热停止,则热泵内的余热不能够完全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点供电导致线路复杂,维护困难,且换热风扇与循环液泵同时启停导致余热不能够有效利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一体式空气能热泵机制热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式空气能热泵机制热的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a、开机设定;打开热泵电源开关,设定热泵制热温度T并启动;
b、检测对比;温度变送器检测热水管的实际温度t,将实际温度t与设定温度T进行比较;
c、阀门控制;当Tt时,打开电磁三通阀的第一出口A和第二出口B,并且打开电子膨胀阀,当T≤t时,打开电磁三通阀的第一出口A和电子膨胀阀,并且关闭电磁三通阀的第二出口B;
d、动力开启;液泵启动通过变速箱带动压缩机工作,进行循环换热;
e、循环制热;重复步骤b、c、d,温度变送器实时监测实际温度t并重复将t与T进行比较,电磁三通阀根据T与t之间的变化改变开启状态,液泵继续工作并通过变速箱使压缩机继续工作。
上述热泵制热的过程中所用到的热泵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分别安装有冷凝换热器、保温水箱、液泵、电子膨胀阀、蒸发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所述冷凝换热器上分别安装有热管和冷管,所述冷凝换热器上安装有热水管和冷水管,所述热水管上安装有温度变送器,所述热管连接压缩机,所述冷管连接保温水箱,所述液泵和压缩机之间共同安装有变速箱,所述保温水箱上安装有出水管和回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液泵;
所述液泵上安装有液泵管,所述液泵管上安装有电磁三通阀,所述电磁三通阀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电子膨胀阀,所述蒸发换热器上安装有排热管和进冷管,所述进冷管连接电子膨胀阀,所述排热管连接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上安装有液管,所述液管连接压缩机;
所述蒸发换热器上安装有换热风扇,所述换热风扇包括风扇转轴,所述机体内安装有动力箱,所述风扇转轴转动密封延伸至动力箱内并安装有动力叶,所述动力箱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液流孔,两个所述液流孔内分别密封插设有第二排水管和回水管;
温度设定T后,温度变送器检测的实际温度t与设定温度T比较,当Tt时,此时热水管内的水温达不到出水要求,则需要快速升温换热,即控制电子膨胀阀和电磁三通阀的第一出口A和第二出口B打开,然后控制液泵通电启动并通过变速箱带动压缩机工作,则使得保温水箱内的冷媒在液泵的作用下依次沿液泵管、电磁三通阀、第一排水管、电子膨胀阀、进冷管、蒸发换热器、排热管、气液分离器、液管、压缩机、热管、冷凝换热器、冷管、保温水箱循环换热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雪虎,未经郭雪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0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田拉油点管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孔/中空结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