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车辆制动系统用柔性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77024.9 | 申请日: | 202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肖八励;刘保华;李果;杨璨;田宇;刘毅;杨建平;申燕飞;宋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27/073 | 分类号: | F16L27/073;F16L27/053;F16L27/107;F16L41/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凯 |
| 地址: | 62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车辆 制动 系统 柔性 接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制动系统用柔性接头,涉及铁路车辆制动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柔性三通体、扭杆组成、转动接头体、法兰体和弹簧,扭杆组成设于柔性三通体内,且扭杆组成与柔性三通体内侧壁限位配合连接,转动接头体外侧设有球套并与球套之间形成球铰连接,球套与柔性三通体内侧壁形成柱面配合连接,扭杆组成与球套之间实现传动连接,法兰体安装在转动接头体的延伸段上,弹簧位于转动接头体的延伸段与柔性三通体端面之间;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现有制动管系容易出现漏泄的技术问题,保证制动管路的密封性能,可降低对制动管系与法兰垂直度的要求,易于制造;同时便于更换车辆制动管系连接之间的密封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制动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铁路车辆制动系统用柔性接头。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铁路车辆安全可靠运行的安全保障,我国铁路车辆制动管系广泛采用法兰紧固件连接密封,由于制动管通过管吊固定安装在铁路车辆的底架上,而底架主要承受水平纵向冲击力和垂直方向的载荷,因此制动管会随底架下挠和震动。
针对在我国北方低温地区,铁路车辆低温制动管系漏泄故障长期困扰车辆安全、影响运输效率的货车低温漏泄故障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靠近车辆底架枕梁内侧的法兰紧固件容易随底架下挠和震动而出现松动,进而导致制动管系漏泄现象;一方面,因时间紧张,列检人员采用强力蹩弯管系的简便方法才能更换失去密封作用的密封圈,但经蹩弯后的管系不能完全复位,导致管系组装变形,增加了漏泄故障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因管系吊卡螺纹长期积煤或锈死,厂修人员需切除管吊并将管系连接的两个法兰接头分离后才能更换密封圈,增加了成本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制动管系容易出现漏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车辆制动系统用柔性接头,其目的在于可实现制动管系在低温环境下缩短后的间隙补偿,保证密封圈压量不变,保证制动管路的密封性能;可有效解决车辆在重载荷的情况下,法兰紧固件容易出现松动而导致管路漏泄的技术问题;便于更换车辆制动管系连接之间的密封圈,可有效避免在切除管系上的管吊前提下更换密封圈,节约了人力、时间及物料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铁路车辆制动系统用柔性接头,包括
柔性三通体,所述柔性三通体具有第一连接面,柔性三通体通过第一连接面与制动主管连接;且柔性三通体的侧壁具有第三连接面,柔性三通体通过第三连接面与支管气路连接;
扭杆组成,所述扭杆组成设于柔性三通体内并靠近第一连接面一侧,所述扭杆组成与柔性三通体内侧壁限位配合连接;
转动接头体,所述转动接头体靠近扭杆组成,在转动接头体外侧套设有球套并与球套之间形成球铰连接,所述球套与柔性三通体内侧壁形成柱面配合连接,且所述扭杆组成与球套之间实现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接头体具有沿远离第一连接面方向延伸并穿过柔性三通体的延伸段;
法兰体,所述法兰体安装在转动接头体的延伸段上,以形成与柔性三通体另一端制动主管连接的第二连接面;
弹簧,所述弹簧设于柔性三通体内侧并位于所述转动接头体的延伸段与柔性三通体端面之间,以使所述延伸段能够沿制动管系收缩方向压缩所述弹簧。
本技术方案在低温环境下,柔性接头的作用原理:
本技术方案柔性接头通过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与柔性三通体两端的制动主管连接,并通过第三连接面与支管气路连接;当低温环境下制动管系缩短时,通过柔性接头第二连接面与制动管系法兰的紧固件带动转动接头体延伸段沿制动管系收缩方向运动而压缩弹簧,对制动管系缩短后留下的间隙进行补偿,使得法兰连接头间的密封圈在低温环境下压量不变,从而保证制动管路的密封性能。
本技术方案在重载条件下,柔性接头的作用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70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疲劳载荷下界面参数识别方法
- 下一篇:社交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