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份环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6577.2 | 申请日: | 2020-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锦强;王杏丹;何秀冲;赵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63/02;C09J11/04;C09J11/08;C09K5/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6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环氧 胶粘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份环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胶粘剂,包括重量比1:0.8‑1.2的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按其自身总重计,由以下原料组成:环氧树脂5‑15%、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10‑25%、增韧剂5‑20%、环氧稀释剂3‑10%、无卤阻燃填料20‑50%、导热填料20‑50%、消泡剂0.1‑1%、白炭黑1‑3%,且各原料含量百分数之和为100%;所述B组分按其自身总重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脂肪胺5‑15%、聚醚胺2‑10%、改性聚酰胺8‑16%、无卤阻燃填料20‑50%、导热填料20‑50%、消泡剂0.1‑1%、白炭黑1‑3%,且各原料含量百分数之和为100%。所述胶粘剂具有环保、阻燃、导热、固化速度快、粘接强度高且韧性好、抗震动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动力电池电芯与底部水冷板之间的导热粘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份环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发展迅速,其续航能力与安全性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它的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与散热能力都非常重要。胶粘剂作为动力电池的辅料目前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主要作是固定、保护、减重、减震、降噪、传热等。方形电池的电芯与底部水冷板的固定,要求胶粘剂既要有较好的粘接固定效果,耐疲劳、耐老化,能保持优异的介电性能,也要有一定的传热能力。
中国专利申请201911052237.3与201910742555.6分别采用双组份聚氨酯与双组份环氧胶粘剂实现了动力电池中电芯的粘接,但它们均不具备较高的导热性能,无法在电芯与水冷板间使用;中国专利申请201811227378.X采用MS-环氧的杂化体系实现了导热粘接,但其达到终强度的时间需要7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线的效率;中国专利申请201910624733.5采用双组份环氧胶实现了导热粘接,但其成分中含有溴、锑等不环保的成分;中国专利申请201610974942.9采用双组份环氧胶实现在导热粘接,但其并未体现粘接强度指标如剪切强度、韧性指标如断裂伸长率,环氧胶粘接强度不够或韧性不好的情况下是无法通过抗震动测试,也无法保证长期的震动使用。
综上所述,虽然有有胶粘剂产品在动力电池行业得到应用,但缺乏一款综合性能更优异的产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性能更优异的双组份环氧胶粘剂,实现粘接性能好,断裂伸长率高,耐冷热冲击、耐湿热、耐疲劳性能等老化性能优异,工艺性上操作性好,固化速度快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组份环氧胶粘剂,其特征在于:该胶粘剂包括重量比1:0.8-1.2的A组分和B组分;
所述A组分按其自身总重计,由以下原料组成:
环氧树脂5-15%、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10-25%、增韧剂5-20%、环氧稀释剂3-10%、无卤阻燃填料20-50%、导热填料20-50%、消泡剂0.1-1%、白炭黑1-3%,且各原料含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所述B组分按其自身总重计,由以下原料组成:
脂肪胺5-10%、聚醚胺5-15%、改性聚酰胺10-20%、无卤阻燃填料20-50%、导热填料20-50%、消泡剂0.1-1%、白炭黑1-3%,且各原料含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氢化双酚A环氧树脂、氢化双酚F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邻甲酚型环氧树脂、海因环氧树脂、双酚S环氧树脂、双酚芴基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为双环氧基封端的聚氨酯。
进一步的,所述增韧剂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与核壳结构增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6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