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5027.9 | 申请日: | 2020-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6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苏伟;杨亮;张瑞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矿区 分散 清洁 热源 耦合 供热 智慧 监控 系统 | ||
1.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心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及远程设备模块,控制中心模块依靠网络传输模块与远程设备模块互相传递信号,矿区分散清洁热源包括回风余热、涌水余热以及空压机余热;其中,
控制中心模块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现场控制以及远程控制;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对热源、热网及各热用户运行过程中参数以及室外气象参数的获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无线压力传感器、无线温度传感器、无线流量传感器、无线液位传感器、循环水泵以用电设备变频器、室外温度气象仪以及GPS定位,用于将实时采集的各项数据传输到网络传输模块;现场控制采用现场MCGS嵌入式显示屏汇总各项实时数据参数,并将单一的数据信息可视化成曲线图以便巡查人员检查,当某一参数异常超出范围时,现场MCGS嵌入式显示屏出现标红以引起巡查人员注意;远程控制采用报警模块,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报警模块将现场参数以短信的方式提醒远程设备模块;
网络传输模块包括通讯网络、数据中台以及云端服务器;通讯网络连接数据中台和所述云端服务器,完成二者之间信号传递;通讯网络是移动GPRS技术和4G/5G网络技术的结合;数据中台获取数据采集系统感知的数据,并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存储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并传输至控制设备,结合历史数据和预设参数,传输相应信号使得数据参数在预设范围内波动;网络传输模块的设备安置在矿区配置网络监控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远程设备模块包括电脑客户端及移动客户端,电脑客户端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的网页浏览器,移动客户端包括手机和平板的应用程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用户包括生产辅助建筑与行政福利建筑用热、浴室生活热水用热以及井筒防冻用热三种不同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各类传感器;接收电信号并再次转换为数据信号的PLC控制器;接收PLC控制器传输的数据信号且用于监控供热运行状态的现场MCGS嵌入式显示屏;连接现场控制设备与数据平台的GPRSDTU无线通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气象参数由室外气象采集仪获取,包括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获取到的各项气象参数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所述数据平台,数据平台通过通讯网络将气象参数送达至云端服务器,使得各用户供水流量基于室外气象参数变化,实现按需供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报警模块包括接收并输出传感器输出的数据信号单片机以及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报警短信的GSM模块;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报警模块通过通讯网络对现场MCGS嵌入式显示屏以及远程移动端发送报警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分区以及各区域的分时控制规则,调整所述各热用户电动控制阀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MCGS嵌入式显示屏挂墙安装在各热源监控室、生产及行政建筑首层房间和浴室灯房的以及井口值班室处,以便巡查人员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矿区分散清洁热源耦合供热智慧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信号传输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为Modbus UDP通信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50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