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离合器风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73658.7 | 申请日: | 2020-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 发明(设计)人: | 丁培远;刘廷坤;陈连贵;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夏晴 |
| 主分类号: | F16D27/00 | 分类号: | F16D27/00;F01P7/08;F01P7/04;H02K4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市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离合器 风扇 | ||
本发明涉及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非接触离合器风扇,包括前散热端盖,所述前散热端盖的一侧安装有后散热端盖,所述后散热端盖的一侧安装有扇叶连接块,所述扇叶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法兰连轴器,所述法兰连轴器与扇叶连接块之间安装有滑环,所述滑环与后散热端盖之间连接有主动套环,所述主动套环的一侧设置有绕组引出孔,所述前散热端盖的一侧设置有扇叶连接端板。离合风扇主体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通过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势传递扭矩驱使风扇转动,从而避免了物理接触会产生摩擦振动,振动会缩短密封件和轴承的寿命的现象出现,永磁体取代了原来的刚性联轴器,增大了安装的允许误差范围使得安装和维护工作得到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领域,具体是一种非接触离合器风扇。
背景技术
硅油离合器风扇分为普通硅油离合器风扇和电控油离合器风扇两种型式:普通硅油离合器风扇采用双金属片控制,冷却风扇和硅油风扇离合器布置在水箱和发动机之间,通过迎风气流,双金属片很容易感受到冷却水温度的变化,从而控制硅油风扇离合器的转速,进而调节风扇的冷却强度;电控油离合器风扇采用电磁控制取代传统的双金属片控制,以提高离合器的调速灵敏性。
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规硅油离合器风扇的滑差率通常都是靠硅油粘度及硅油量多少来增加摩擦来调节风扇速度,调节过程慢,且发动机的风扇主传动速度与风扇速度之间存在着滑差率,速度越高滑差越大,造成系统的传动效率低,常规硅油离合器风扇从动速度也比较高,大大增加了发动机损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非接触离合器风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离合器风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非接触离合器风扇,包括前散热端盖,所述前散热端盖的一侧安装有后散热端盖,所述后散热端盖的一侧安装有扇叶连接块,所述扇叶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法兰连轴器,所述法兰连轴器与扇叶连接块之间安装有滑环,所述滑环与后散热端盖之间连接有主动套环,所述主动套环的一侧设置有绕组引出孔,所述前散热端盖的一侧设置有扇叶连接端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散热端盖的内侧设置有导磁铁环,所述导磁铁环的内侧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的的内侧设置有多相绕组铁芯,所述多相绕组铁芯与永磁体之间设置有铁芯齿槽,所述铁芯齿槽的外侧设置有空气通道,所述多相绕组铁芯的内侧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与多相绕组铁芯之间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主动轴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主动轴的上端设置有控制线,所述控制线的上端连接有引出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轴与前散热端盖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与控制器转动连接,所述空气通道与前散热端盖贯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线、引出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铁芯齿槽的外侧套接有铜线绕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磁铁环、永磁体与多相绕组铁芯转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前散热端盖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连接端板与前散热端盖通过螺栓转动连接,所述绕组引出孔与主动套环贯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叶连接块与后散热端盖固定连接,且扇叶连接块的上端拿过设置有通孔,所述法兰连轴器与滑环通过螺栓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夏晴,未经何夏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3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