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2851.9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2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落合史治;平山広行;西川聪一;河野宽之;上野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刘金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侧面 安全气囊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远侧安全气囊,能够抑制其旋转作用,从而能够恰当地接住向车辆中央侧移动的乘员,以确保充分的乘员安全保护性能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具有侧气囊(2),该侧气囊在远离车门的车辆中央侧,通过收纳在内部的充气器(7),安装底部(2a)被固定在座椅(3)侧,从安装底部通过座椅的侧面向车辆前方膨胀展开。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具备:非膨胀部(10),其设置在侧气囊并位于安装底部的靠车辆前方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气囊支撑板(8),其设置在座椅上,具有突出部(8a);系带(11),其在侧气囊的安装底部的靠车辆前方,一端(11a)与突出部相连接,另一端(11b)与非膨胀部相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远侧安全气囊,能够抑制其旋转作用,从而能够恰当地接住向车辆中央侧移动的乘员,以确保充分的乘员安全保护性能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远离车门的车辆中央侧保护乘员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至3。专利文献1的“乘员约束系统”,該乘员约束系统的目的在于,在车辆的控制台(CONSOLE)和车辆的座椅系统之间展开,使控制台对抗乘坐的乘员施加给气囊袋体的力量,从而改善对乘坐的乘员的约束,其具备:袋体,其以折叠状态被收纳,邻接乘员而膨胀,并具有约束乘员的膨胀室;充气器,其使膨胀室膨胀。袋体的底部在控制台的上表面以下的位置展开,袋体的上部在控制台的上表面以上的位置展开。在受到乘员的负荷时,袋体的一部分与控制台接触并获得横向的支撑,从而对抗与袋体冲突的乘员所施加的力量。其构成为,通过该横向支撑,袋体的横向移动受到阻碍,从而更加约束乘员。
专利文献2的“2个前排中央安全气囊”中,各实施方式包含:第1安全气囊,其安装在第1前排座椅的内侧;第2安全气囊,其安装在第2前排座椅的内侧,并且由前排中央安全气囊系统构成,该系统的构成为,将第1安全气囊和第2安全气囊配置成在展开状态下充满第1前排座椅和第2前排座椅之间的前方部分的空间。
专利文献3的“具有控制系带的中央侧面冲突安全气囊模块”中,可以固定在车辆座椅的上部及下部位置上的中央侧面冲突安全气囊模块包含第1系带和第2系带。所述第1系带具有:第1端部,其与所述气囊垫、固定构件、在所述车辆座椅的上部位置上的所述车辆座椅中的一个相连接;第2端部,其与所述气囊垫的前方位置相连接。所述第2系带具有:第1端部,其与所述气囊垫、所述固定构件、在所述车辆座椅的下部位置上的所述车辆座椅中的一个相连接;第2端部,其与所述气囊垫的前方位置相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819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公开公报说明书第2016/0229369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表2017-514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远离车门的车辆中央侧a膨胀展开的中央侧的远侧安全气囊b,如图7所示,通过收纳在内部的充气器,安装底部c被固定在座椅d上,利用充气器喷出的充气气体,从安装底部c通过座椅d的侧面向车辆前方膨胀展开。
与接近车门而膨胀展开的近侧安全气囊的气囊面被车门等车辆构成部件支撑不同,该远侧安全气囊b没有支撑气囊面的车辆构成部件。
因此,远侧安全气囊b如果因侧面撞击等原因乘员e的上体向车辆中央侧移动的话,因为该移动力,如图所示,从车辆上方俯视的话,以安装底部c为中心向车宽方向旋转,因此存在不能充分发挥乘员安全保护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远侧安全气囊,能够抑制其旋转作用,从而能够恰当地接住向车辆中央侧移动的乘员,以确保充分的乘员安全保护性能的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28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蚀刻方法和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 下一篇:透明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