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2715.X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6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培;刘大双;蓝嘉豪;杨崇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69/04 | 分类号: | B65H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万慧达律师事务所 11111 | 代理人: | 刘锋;邱忠贶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开口 槽成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用于对丝线进行打结的打结机,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包括:机架;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且进行驱动动作;推线机构,对丝线进行推线动作;传动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上;导向机构,设置于传动机构上;复合成圈机构,设置于导向机构上且包括两种开口槽;固线机构,设置于复合成圈机构上且对丝线进行固定,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进行动作的过程中驱动机构带动复合成圈机构和固线机构旋转。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可代替人工丝线成圈,实现自动丝线成圈,保证成圈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丝饼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
背景技术
卷装丝剥完丝之后,需要送入仓库存储,以便进行包装或是送入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卷装丝饼的丝头若未固定,在运输的过程中则会出现丝头散落的情况。散落的丝头易缠绕到其他物体上,且缠绕的丝头杂乱,对下道工序造成操作不便的影响,所以打结可以说是纺丝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纺织领域,当前通常以人工来进行丝饼的找头、剥丝、打结等工序。然而,存在很多不便之处,例如有的丝车仅车头横梁就高达一米七,个子稍矮一些的操作员在最上一层进行丝饼的剥丝、打结和检验毛丝等工作时十分不便。操作员人工操作的精度因人而异,无法保证非常高的精度。特别是年纪大的操作员在体力不支时,精度进一步下降。
在目前的纺织行业有一种空气捻结器,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适用于棉、毛、丝、长丝涤纶、腈纶等不同原料、纱号和不同捻系数的纱线捻接。空气捻接器不仅适用于络筒机,而且适用于并线机、加捻机、摇纱机、绞纱机、整经机等与结头有关的工序中。但是,空气捻结器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加捻压力过低、捻节过长或者退捻不足造成捻接头滑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自紧结打结器,适用于密度为18-58tex的棉、棉型化纤,结尾长度在4-7mm。自紧结由两个不完整的结组成,结尾相反、结根相对,拉紧时两个不完整的结结合为一体。且愈拉愈紧不易脱开,在纺织厂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较光滑的涤纶纺纱或涤棉混纺纱。但自紧结打结器也存在一个问题,在制织高密织物时,易与邻纱摩擦纠缠,使梭口不清,打纬时自紧结受筘齿摩擦,有时会产生断头。
以上两种打结器都是基于两根丝线打结成圈,而目前基于单根丝的打结,有海带打结机以及利用钳嘴旋转一周形成“φ”环的C型、D型卡扣式方草捆打结器。综上所述,目前纺织行业中,工厂对于单根丝采用的人工打结方法,也因此在打结过程中的打结成圈也是仍然采用人工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且质量难以保证,而且打成的结具有不确定性,在后续的称重,外观检测环节,很容易造成松动的结散开不仅对外观检测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由于结的散开会导致丝线不断从丝饼上滑落导致运输丝饼的托盘上以及各种地方都会出现丝线。
由此可见,单根丝线打结由人工向自动化的转变是迫切需要的,能否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针对丝线成圈工艺模拟人工打结,提出一种分体式开口槽结构,同时配合推线机构实现丝线的成圈与退圈,既可以满足成圈要求,同时也能保证退圈过程线圈的完整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针对手工打结成圈存在的不足而可代替人工打结成圈,保证成圈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如下:
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用于对丝线进行打结的打结机,该分体式开口槽成圈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且进行驱动动作;
推线机构,对丝线进行推线动作;
传动机构,设置于驱动机构上;
导向机构,设置于传动机构上;
复合成圈机构,设置于导向机构上且包括两种开口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27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丝饼处理系统以及丝饼处理方法
- 下一篇:倒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