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橡胶热再生装置及其热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0812.5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兰金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市晨晖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11/12 | 分类号: | C08J11/12;C08L1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地址: | 276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再生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橡胶热再生装置及其热再生方法,属于废橡胶再生加工和利用的技术领域,包括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脚的基座,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侧的搅拌筒,搅拌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T型转动支杆,搅拌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上安装有密封盖板,搅拌筒的端部左下角处安装有出料口,且出料口上安装有出料阀门;开设在基座顶部的环状T型限位转动槽,多个T型转动支杆的T字端部均滑动设置在环状T型限位转动槽的内壁;设置在基座顶部的第一传动机构,且第一传动机构位于搅拌筒的左侧,本发明循环利用氮气以及将其变为液氮进行良好的冷却,构思巧妙,搅拌加热效果极佳,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橡胶再生加工和利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橡胶热再生装置及其热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是强调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废橡胶的再生利用,本应是我国这一橡胶资源贫乏、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实践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经济建设和民族复兴所必须着力大发展的阳光产业,但由于对超废橡胶总量60%的废轮胎橡胶的再生技术开发得还不成熟,特别是对用废轮胎经破碎、分离、高温断硫等处理制备再生橡胶的技术,即所谓“热再生”技术开发得还很不够,致使在我国超行业七成的以废轮胎制再生橡胶的企业,长期处于经济上微利、无利,产品的性价、性本比等内涵少有进步,生产中毒尘大、污染多,产品耗电量下降乏术的局面,再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再生橡胶业的兴衰轨迹,是乎以废轮胎制再生橡胶的产业也会步国外的后尘,成为发展前景暗淡的夕阳工业。
废轮胎经传统的破碎、分离、高温断硫、常温精炼,或经最新的破碎、分离、高温膏化或再向膏浆料中拌入普通炭黑的所谓热再生技术处理,虽仍存在尼龙纤维骨架被污染化低值利用,软化剂毒素危害环境,胶料再生后物性复原率低等严重的工艺、产品缺陷,但用此热再生技术处理的胶料,因橡胶烃链经高温热和过辊剪切力场的精塑炼,或经高温大剂量热溶剂溶胀成膏浆,橡胶烃链大都复原成线状,致使再生橡胶或配有再生橡胶的制品胶料具有较高的伸长率,这种胶料物性是试图替代热法再生橡胶的常温或低温冷冻法所得的俗称精细、超细胶粉所不具备的,也是近来新开发上市的仅经高温或常温塑化处理,但没经过辊剪力场,或没经过大剂量溶剂高温强化溶胀的塑化胶粉所不具备的,所以热法再生橡胶,在众多强调产品伸长率大的下游用户中很受欢迎,由此看来废橡胶的热再生技术只要经过创新改良,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普适指标,即对包括废轮胎在内的废橡胶热再生技术,使其符合“全额、绿色、高值、节能”化的四旗并举式资源循环利用要求,就能实现使废橡胶的热法再生产业重获新生。
系统提出对废轮胎实施“全额、绿色、高值、节能”化的四旗并举式资源循环利用方案的文献,首推中国专利申请(200810083330.6),该方案采用将现有对包括废轮胎等废橡胶制品在内的各种利用工艺的组合实施,使本来各自独立且竞争实施的再生利用过程,变为有比例的协同实施过程,该废轮胎再生利用方案,不再生成低值的尼龙骨架纤维,不再有低值热裂解炭黑的出路难题,所得的高值产品包括:钢丝,废轮胎热裂解燃料油或其分馏油品,废轮胎橡胶的100目粉与废轮胎热裂解的炭黑混合物即所谓超细胶粉母料等,该方案还把对废轮胎橡胶的利用过程,与用普通燃油、气经热裂解法制普通炭黑的过程相联合,使排出某副产物的耗能过程与耗用某副产物的排能过程有机结合,但该方案在废轮胎橡胶的再生产品的高值化开发上,偏向于不经过辊精塑炼的品种,对具有高伸长率的废轮胎等废橡胶的热再生过程本身未有改进,即该方案还不能包括现时用过5~40目筛胶粉经高温断硫、常温精炼工序制备再生橡胶的所谓热法工艺。
对废轮胎橡胶热再生过程及其产品的最新改进又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市晨晖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日照市晨晖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08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