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70107.5 | 申请日: | 2020-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1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严兵;张永喜;吴世超;祁震;施刘生;刘成;张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08 | 分类号: | B32B1/08;B32B9/00;B32B9/04;B32B17/02;B32B17/12;B32B33/00;B29C70/52;B29C70/54;B29C70/7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结构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型材的截面为管状结构,包括编织布拉挤层、纤维拉挤层和缠绕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型材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编织布拉挤层、纤维拉挤层和缠绕层;该复合材料型材是将浸渍有树脂的编织布管以及排布于编织布管外围的浸渍有树脂的单向纤维束经过拉挤成型形成编织布拉挤层和纤维拉挤层,然后在纤维拉挤层外缠绕增强纱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型材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编织布拉挤层、缠绕层、纤维拉挤层和缠绕层;该复合材料型材是在编织布管外缠绕增强纱,形成设置于编织布管外的缠绕层,然后将浸渍树脂的编织布管和缠绕层以及排布于缠绕层外围的浸渍有树脂的单向纤维束经过拉挤成型后,在纤维拉挤层外再次缠绕增强纱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其特征在于,编织布拉挤层中的编织布采用玻纤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其特征在于,纤维拉挤层采用单向纤维束浸渍树脂拉挤而成,该单向纤维束为碳纤维束、芳纶纤维束、玄武岩纤维束、聚酰胺纤维束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其特征在于,缠绕层采用增强纱进行缠绕,其中的增强纱为碳纤维纱、芳纶纤维纱、玄武岩纤维纱、聚酰胺纤维纱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型材制备过程中浸渍用的树脂为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优选为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其特征在于,该型材的横截面的外长为40~45mm,其外宽为25~32mm,其内长为35~39mm,其内宽为18~22mm。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纤维在编织机上编织成编织布管;
(2)将编织布管和单向纤维束分别浸渍树脂,然后,编织布管和排布于编织布管外围的单向纤维束经过成型模具拉挤,再经固化后,形成型材的编织布拉挤层和纤维拉挤层,编织布拉挤层为管状结构;
(3)在纤维拉挤层外通过缠绕机缠绕增强纱,形成缠绕层。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承力结构的复合材料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纤维在编织机上编织成编织布管;
(2)在编织布管外缠绕增强纱,形成位于编织布管外的缠绕层;
(3)将编织布管、编织布管外的缠绕层以及单向纤维束分别浸渍树脂,然后,编织布管、编织布管外的缠绕层以及排布于编织布管外围的单向纤维束经过成型模具拉挤,再经固化后,形成型材的编织布拉挤层、缠绕层和纤维拉挤层,编织布拉挤层为管状结构;
(4)在纤维拉挤层外通过缠绕机再次缠绕增强纱,形成位于纤维拉挤层外的缠绕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010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