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加工弧形零部件的磨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9542.6 | 申请日: | 2020-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2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艾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森思精密部件(长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55/03;B24B41/06;B24B41/00 |
代理公司: | 湖州长兴西木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25 | 代理人: | 李开腾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加工 弧形 零部件 磨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弧形零部件的磨削装置,涉及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该用于加工弧形零部件的磨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安装有工作台,且箱体顶部位于工作台的后侧固定有呈倒L状的安装板,所述箱体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箱体的内部固定有过滤箱和储液箱,所述安装板水平部的顶部安装有气缸,本发明通过集液槽、收集斗、导流通道、排液通道、过滤箱和过滤网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冷却液的收集、过滤,同时利用叶板和转筒的配合,能够实现冷却液的均匀过滤,有效的提高了冷却液的过滤效果,防止管道堵塞,以便于冷却液的循环使用,有助于提高装置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弧形零部件的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零部件是机械工业的基础,是构成机械整体的各单元,而在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常常先对其进行磨削加工,以使其表面更加光滑,从而便于零部件的使用。
现在磨削装置大多采用冷却液对磨削加工时进行冷却,但是不能对冷却液进行有效的过滤、收集,容易导致碎屑掺杂于冷却液中,造成管道堵塞,不便于冷却液的循环利用,另外,在对零部件夹持时,用力不均容易夹伤零部件,导致零部件损坏,增加了磨削加工的废品率,影响加工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弧形零部件的磨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对冷却液进行有效的过滤、收集,容易导致碎屑掺杂于冷却液中,造成管道堵塞,另外在对零部件夹持时,用力不均容易夹伤零部件,导致零部件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加工弧形零部件的磨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安装有工作台,且箱体顶部位于工作台的后侧固定有呈倒L状的安装板,所述箱体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器,且箱体的内部固定有过滤箱和储液箱,所述安装板水平部的顶部安装有气缸,且安装板水平部的下方设置有与气缸活塞杆端部相连接的机罩,所述机罩的内部安装有电机,且机罩的下方设置有与电机转动连接的砂轮,所述机罩的一侧固定有带有软管的喷嘴,且喷嘴朝向砂轮,所述箱体内部的顶端安装有与过滤箱通过管道连接的收集斗,且箱体的内部固定有通过管道分别与过滤箱和储液箱连接的循环泵,所述箱体内部且位于循环泵和储液箱之间安装有与储液箱通过管道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与喷嘴上软管相连通的输送管道,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下凹形成有集液槽,且工作台的内部对称开设有与集液槽相连通的导流通道,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安装有沿竖直方向等距离分布的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端两侧对称安装有支撑座,且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两个所述支撑座的内部中间均螺接有螺杆,且两个螺杆相向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相向的一侧均对称固定有两个缓冲弹簧,且相邻两个缓冲弹簧的自由端均连接有缓冲板,两个所述缓冲板相向的一侧中间均开设有夹持弧槽。
优选的,所述弧形槽位于两个导流通道之间,同时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将弧形槽与两个导流通道分别连通的排液通道。
优选的,所述导流通道内部的顶端呈漏斗状,且导流通道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可拆卸的滤盘,所述滤盘的内部开设有密集的滤孔。
优选的,所述滤盘的底部固定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插销,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开设有与四个插销一一对应的插槽,所述滤盘的顶部两侧还对称开设有扣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缓冲板相向的一侧均粘接有与其相匹配的缓冲垫,且两个缓冲垫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等距离分布的凸起。
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内部且位于过滤网的上方通过活动轴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圆周面安装有六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叶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森思精密部件(长兴)有限公司,未经艾森思精密部件(长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95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