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8747.2 | 申请日: | 2020-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7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屠申富;屠昌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县东方汽车制动器厂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8/40;F16H48/3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吴凡 |
地址: | 3176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差速器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差速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定位轴,定位轴靠近两端处均套设有垫片与行星齿轮,两行星齿轮位于两垫片之间且垫片一侧面与对应行星齿轮之间形成球面配合,外壳侧部贯穿设置有供定位轴两端穿设的通孔,定位轴两端还分别套接有衬套,两衬套分别设于通孔处,两垫片分别位于对应衬套与对应行星齿轮之间,衬套内端面为与垫片另一侧面贴靠形成面接触的配合面。本差速器具有抗磨性能强、生产成本更低、工作稳定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涉及差速器,尤其涉及用于电动三轮车的差速器。
背景技术
差速器是电动三轮车中非常重要的系统,在车辆转弯行驶或在不平整路面上行驶时,使电动三轮车两个后轮以不同转速转动,即保证两车轮作纯滚动运动。它主要包括外壳以及设置于内的两个半轴齿轮与两个行星齿轮,两个行星齿轮设置在一根穿设于外壳上的轴上,两个行星齿轮均分别与两个半轴齿轮形成啮合,外壳外固定有输入齿轮。在使用时,将电动三轮车的两个后轮分别通过轮轴与两半轴齿轮相连接,由输入齿轮接收动力带着外壳转动,进而使行星齿轮产生自转而驱动两半轴齿轮带着电动三轮车的两个后轮转动。
一般来说,行星齿轮与外壳内壁之间都会设置一个球面垫片,在差速器实际使用过程中,球面垫片容易在摩擦力作用下随着行星齿轮一起转动,由于外壳内腔形状与球面垫片形状的差异性导致球面垫片与外壳内壁之间实际上是线接触,这样会造成外壳内壁出现严重的磨损,从而导致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配合度降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对传统差速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专利申请号为201821589343.6的电动汽车及其变速器总成、差速器,其中通过在差速器壳体的内壁上加工内球面,使球面垫片的一侧面与内球面贴在一起,通过面接触的方式来降低磨损对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配合度的影响。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外壳一般都是由两个壳体组合而成的,在考虑到两个半轴齿轮与两个行星齿轮安装问题的情况下,无论是将其中一个壳体的内壁加工成具有内球面的形式,还是将两个壳体的内壁加工成具有半内球面的形式,对于加工工艺的要求都非常地高,并且加工精度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实际加工出来的内球面很难与球面垫片一侧形成贴合,这样一来球面垫片与外壳内壁之间就会出现偏磨而导致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配合精度降低,从而影响到差速器的工作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差速器,解决了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差速器,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设有定位轴,定位轴靠近两端处均套设有垫片与行星齿轮,两行星齿轮位于两垫片之间且垫片一侧面与对应行星齿轮之间形成球面配合,外壳侧部贯穿设置有供定位轴两端穿设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轴两端还分别套接有衬套,两衬套分别设于通孔处,两垫片分别位于对应衬套与对应行星齿轮之间,衬套内端面为与垫片另一侧面贴靠形成面接触的配合面。
垫片夹在行星齿轮与衬套之间,垫片一侧面与衬套的配合面贴靠配合形成面接触,使得垫片不再与安装腔内壁相接触,消除了差速器长时间工作后垫片与安装腔内壁之间的磨损。并且,由于衬套是独立于外壳的,因此可通过仅将衬套选用硬度更高的金属材料来提升抗磨性能,使垫片不易被磨损来保证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啮合精度,仅提高衬套硬度的方式也使得本差速器的生产成本更低。现有技术中由于是直接在外壳内壁加工配合的面,那么相应地就是直接将整个外壳来采用硬度更高的金属材料,这无疑会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同时,在衬套的端部加工配合面对于加工工艺而言也更加方便、难度更低,保证了配合面的加工精度,这样配合面与垫片之间也能够形成更好的配合度,这样更不容易出现偏磨而导致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啮合精度降低,从而提高了本差速器的工作稳定性。
在上述的差速器中,所述的配合面为内凹球面或者是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县东方汽车制动器厂,未经玉环县东方汽车制动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