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264视频编码方法、装置、芯片、存储设备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8622.X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15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宾;徐会;陈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9/177 | 分类号: | H04N19/177;H04N19/503;H04N19/91;H04N19/42;H04N19/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6 | 代理人: | 杨洪龙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264 视频 编码 方法 装置 芯片 存储 设备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H.264视频编码方法、装置、芯片、存储设备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于P帧,若当前帧的位置在设定帧位置之前,则将当前帧的第一标识设置为参考帧;若当前帧的位置为设定帧位置,则将当前帧的第一标识设置为非参考帧;若当前帧的位置在设定帧位置之后,判断当前帧距最近的非参考帧的帧间距是否为设定帧间隔,若是则将当前帧的第一标识设置为非参考帧,若否则将当前帧的第一标识设置为参考帧;对当前帧进行编码输出压缩码流;若码率大于第一码率阈值则增加帧间隔以减少非参考帧的数量。本发明能够兼顾视频帧序列抗干扰能力和编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编码领域,尤其涉及H.264视频编码方法、装置、芯片、存储设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移动通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无线传输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在业务上对其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某些特殊场合中的一些特殊业务有高稳定性、低时延、不间断传输的要求,如移动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相比于传统的有线网络来说,无线网络存在不稳定性和移动性高等特点,无线网络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干扰,信号衰减,切换等多种破坏传输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传输效率低下,出现网络拥塞,丢包以及包损坏等问题。这样接收端的视频解码就会出现问题。
H.264视频压缩标准自2003年3月正式公布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实时视频监控,低延时模式的视频会议、网络视频点播等电子消费领域。H.264之所以有着出色的压缩性能,得益于新引入的多种技术,如帧内预测,帧间预测,多参考帧,帧间可变尺寸块运动估计,去方块滤波和上下文自适应的熵编码技术。其中作为帧间预测的P帧对无线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影响较大,特别是在IDR(立即刷新帧)间隔较大时,一旦有一个P帧在无线传输中丢失,那么在一个GOP(图像画面组,具体指两个IDR帧的间隔)内丢失P帧之后的所有P帧的解码都会受到影响。
目前大多数H.264编码方案在帧间预测时仅使用一个前向参考帧。其中一种编码技术是每一帧P帧都以前面的一帧作为参考帧,具体而言,在对图像组GOP(H.264定义的图像画面组,具体指两个IDR帧的间隔)进行编码时,第一帧(I帧)后面的每一帧P帧都以前面的一帧作为参考帧,因此作为帧间预测的P帧参考帧对无线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影响较大,特别是在IDR(立即刷新帧)间隔较大时,一旦有一个P帧在传输中丢失(例如在无线网络传输带宽紧张时丢失),那么丢失的P帧之后的所有该GOP内的P帧的解码都不能正常解码,解码端画面出现卡顿或异常。
H.264帧间预测时最多可以使用16个参考帧,多参考帧的使用可以降低网络传输丢帧时导致的解码问题。但是消费电子级视频芯片的开发使用多参考帧会带来编码复杂度增加,内存和带宽消耗增大,芯片成本增加等问题。
另外一种技术如现有技术CN104754345A公开的,在一个图像组中引入多个非参考帧P帧,该技术客观上能够减轻前述编码技术中的问题,但是,研究发现该技术容易导致编码质量下降。另外,该现有技术中将编码后的帧数据直接送出外部缓存中,当需要以该编码后的帧数据作为参考帧使用时,需要再从片外的缓存中再通过参考帧读取模块进行读取,不仅降低了缓存利用率,而且读写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研究现有技术CN104754345A发现,当连续非参考帧的数量过多,势必会降低帧间预测的精度,即导致待编码帧与参考帧之间的差异越大,需要更多的比特来表示这种差异,从而导致实时码率增大,当编码器需要控制输出码流的码率(码流速率)在一定码率以下时,进而导致量化参数qp大幅增加,从而引起编码质量急剧下降。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H.264视频编码方法、装置、芯片、存储设备及电子设备,通过实时检测编码输出码流的码率的大小,当码率大于码率阈值时减小非参考帧之间的帧间隔,以减少非参考帧的数量,从而在非参考帧存在且兼顾视频编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视频在无线网络传输环境下的抗干扰性,以及接收端解码的视觉成像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